要女儿从夫家拿东西补贴娘家,又不准自家媳妇补贴娘家。婆婆绝对是驰名双标。
午饭时间其乐融融。饭后收拾好碗筷,莫紫坐在火炉边嗑瓜子,一碗茶水放在手边,看樊丁辰打牌。
樊堇鹤在莫紫腿上坐了十分钟,就扭着身子要去找哥哥姐姐玩。比起大人的聚会,他更喜欢跟着哥哥姐姐后头跑。
院子里摔炮的声音渐渐少了。玩弹珠的趴地上,还有跳格子的、跳皮筋的。
就这样下午过去,吃了晚饭,莫紫、樊丁辰和孩子们回家。
等到人走后,黄莉在屋里打开女婿给的红包,一看两张5元。
“唉!我的财神爷真的飞走了!真是翅膀硬了……”
莫桐说:“阿紫的大女儿上小学了,家里多了开支。你就别想了。儿子都结婚了,你要那么多钱干嘛呀?”
“你……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黄莉说,“阿紫给的东西,是我一个人花了用了?还不给儿子、孙子花了。我还得不到一个好字……我太难了!”
“好了好了,别说了。大过年的,不要说这些杂七杂八的,去扫地。”莫桐摆摆手说。
回到筒子楼的家里,莫紫打开三个孩子主动上交的红包,里面放着1分钱,能买一块糖。
莫紫没有收孩子的过年红包,将1分钱放在三个孩子的手掌心,“明天拿去买糖吃。”
1977年,恢复高考。莫紫的小妹莫红通过高考回城了。五年下乡,莫红晒黑了。
莫红回城第一时间不是回家,而是来看大姐。这几年,大姐莫紫隔两个月寄钱和票下来,这让莫红的知青生活轻松许多。
至于爸爸莫桐和妈妈黄莉,自从下乡后写过信。每次来信除了开头第一句问候,下面的内容是诉苦,然后要粮食。
农村产粮,你一个小姑娘吃不了多少,多余的口粮寄回家里。家里的哥哥们有小侄子了,嫂子奶水不够,和村民换点细粮寄回家。
莫红开始还会看到最后一个字,后面大致一览就收起来。相同的话术,来来回回没有新意。
她不是大姐莫紫,妈妈一诉苦就掏心掏肺。
纺织厂大门,莫紫和莫红相见了。
莫紫记忆中的小妹要好看一点,但面前的小妹皮肤黑黄,衬得牙齿洁白,眼睛亮亮的,很瘦却十分精神。
“小红,回来就好。好好上大学,好日子在后头。”莫紫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姐,我会的。”莫紫眼眶微红说道,“我想你了。”
莫紫抱住小妹,就像抱女儿一样,拍拍背、摸摸头、揉揉耳朵,“可不能哭。你回城上大学是好事,应该高兴。晚上我陪你去看爸妈。”
“大姐,好。”莫紫小声说道。大姐的怀抱还是那样温暖,香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