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从杨母最初萌生生子这一想法,并开始紧锣密鼓地谋划实施时,文博便敏锐地察觉到,母亲对他的爱似乎悄然变了味儿。
在这一系列操作背后,他总觉得,母亲心中真正在乎的并非他这个儿子的幸福与感受。
文博心里明白,母亲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堵住那些悠悠众口,为了在众人面前维持家里的体面与尊严。
她迫切地想要一个孙辈,仿佛这样便能驱散围绕在家里头顶的阴霾,让那些指指点点的声音彻底消失。
有时候文博会偶尔回忆起往昔,曾经的母亲,眼中满是对他的宠溺,每一个举动都饱含着纯粹的母爱。
可如今,这一切似乎都被家里的颜面与传承的重担所掩埋。
在这场看似为了家里延续的计划里,他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工具,而非母亲深爱的儿子。
这种认知,如同一把钝刀,在他心间缓缓割锯,带来无法言说的隐痛。
身为不育一事的直接当事人,文博早已在漫长的煎熬与挣扎中,渐渐释怀。
他深知,人生并非只有一种活法,没有孩子,他依然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寻得一方宁静与自由。
他学会了坦然接受命运的这一安排,将曾经的遗憾与痛苦深埋心底,尝试着轻装上阵,重新拥抱生活。
然而,杨母却截然不同。这一问题如同鬼魅般,紧紧纠缠着她,始终无法释怀。
在她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家里的血脉延续,是不容有失的使命,子孙满堂才是家里荣耀与安稳的象征。
外界的目光、家里的传承压力,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她心头,让她无法自拔。
也正因如此,文博愈发清晰地洞察到母亲的真实想法。
他跟在杨母身后,脚步沉重而迟缓,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
往昔的种种画面在脑海中不断浮现,那些因不育问题引发的家庭争吵、母亲的焦虑与执着,都成了此刻刺痛他内心的利刃。
越想,文博心中的悲凉之感愈发浓烈,一种深深的自怜之情油然而生。
他在心底不断地质问,声音中满是痛苦与迷茫:“难道没有孩子,生活就真的无法继续了吗?孩子,真的就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
他的眼神空洞而无助,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之中,找不到一丝光亮。
“既然这世间的痛苦如此之多,为什么要将我带到这个世界上,让我独自面对这一切?”
这些话,如同压抑已久的山洪,在他内心深处汹涌奔腾,却又找不到宣泄的出口。
周围的喧嚣声、嘈杂声,此刻在文博耳中,都成了遥远而模糊的背景音。
他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世界里,满心满眼都是对命运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恐惧 。
一番忙碌后,两人手里提满了大大小小的袋子,沉甸甸的菜堆几乎快挡住他们的视线。
他们步伐略显蹒跚地回到店铺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