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里的时候,太阳已经从东边的山头冒了出来,金色的阳光洒在田野上,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气息。
放好自行车,走进院子,看到母亲正在灶台前忙碌,准备早饭。
炉子上,一口黑色的铁锅正冒着热气,锅里是熬得浓稠的小米粥,灶台里的火苗欢快地跳动着,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娘,早啊。”
郑飞笑着跟母亲打招呼。
母亲听到郑飞的声音,转过身来,有些意外的说道:
“小飞,你咋起这么早?不多睡会儿?你才刚好,得多休息。”
“睡不着了,就起来了。”
郑飞笑着走到母亲身边:
“娘,俺今天想跟您商量个事儿。”
“啥事儿啊?”
母亲一边往锅里添柴,一边问道。
郑飞想了想,说道:
“娘,俺想……想办个厂子。”
“办厂子?”
母亲愣了一下,手里的柴火差点掉在地上,随即问道:
“办啥厂子?咱家哪有钱办厂子啊?这办厂子,可是要不少钱的。”
在八十年代的农村,办厂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资金、技术、人脉等等,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况且现在政策上也并不支持完全私人承办的场子,要想能够立足,就必须要得到公家的支持。
可郑飞家世世代代都是贫农,哪里能弄来这种渠道?
郑飞连忙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