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城内此时也已经不大受控制了,主要是三千朝鲜军,知道汉城已被明军光复,从副将到士兵都开始蠢蠢欲动,朝鲜副将还特意来找察哈喇,说是城内粮草不足,希望派人回后面平壤调粮,实际是在试探察哈喇他们的动静,搞得察哈喇不得不让百余白甲亲兵分头看住这些朝鲜军,不然的话,自己和议未成,恐怕先被朝鲜这些白眼狼给害了。
出城的两个汉人奴才,被倭寇押到范小武这边,范小武本来这两天就准备把新义州城夷为平地,没想到自己多此一举的信产生了作用,当听说城里的主将原是阿敏贝勒镶蓝旗手下,作为临时抱佛脚看过明清历史的他,觉得是个机会,策反一股清军比歼灭他们有价值的多,会对今后辽东其它建奴产生莫大作用,尤其是被皇太极打击的阿敏,莽古尔泰的那些追随者,绝对会起别样心思。
对于穿越者来说,当初管委会制定的政策就是尽量少杀伤,最好把他们分成留在东北的,和送往海外的两部分,可以弥补穿越者军队不足的短板,还有一个隐性的好处,那就是将来血洗毛子和白皮,包括其它大陆上的土着,由这些同是野蛮人的清军来背锅最合适!
所以当察哈喇的使者提出不遣散手下,对投降清军不屠杀的几个条件之后,范小武几乎没有多加考虑,就一口答应了,只是要求他们永不背叛大明,必须无条件服从神兵卫的命令,从今天开始算起,最多三天,镶蓝旗三个牛录必须放下武器开城投降。
实际上要求察哈喇他们放下武器是一个考验,女真人视武器装备比生命都重要,如果他们真心投靠神兵卫,那么今后只会给他们更好的装备,如果不肯放下武器,就说明这个察哈喇没有诚意,仅仅是为了拖时间,那就不好意思了,一个字,打,没功夫跟你们玩心机。
亏了察哈喇是真心想归顺大明,所以有几个白甲兵不愿投靠大明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将他们给砍了,前后都是死,既然你们几个不开眼,那就别怪老子心狠,然后通知朝鲜副将,把谈判的意思告诉了他,让城内所有军队做好准备,明天开出城外,迎接天朝大军进驻,朝鲜人开始还不相信,但看到几个大清白甲勇士的头颅之后,终于眉开眼笑,太好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察哈喇要是坚决死战到底,倒霉的朝鲜军肯定跟着陪葬,而且里外都不是人。
没等到第三天,察哈喇就派出了使者,接洽所有投降细节,范小武没有为难他们,只是重申自己的要求,并表示一旦收复辽东,女真人不会成为奴隶,而只会成为大明的一份子,不愿意离开故土的,绝不勉强,做了这些保证之后,察哈喇终于带着手下三个牛录和三千朝鲜军出城投降,前后不到两日,新义州城易主。
朝鲜军被允许撤回平壤,而清军三个牛录则被暂时留下,帮助看守城池,当然,范小武并不怕他们反悔,三千多鬼子兵真不是好惹的,就目前清军的士气和实力,若是假投降打起来,还真不是浪人旅的对手。
现在他要返回天津基地,那里有几膄大船要下水了,对大员的收复不能再拖,荷兰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这个世界最大的对手,需要直接面对了,即使在自己所造大船还没有形成压倒性优势的时候,也必须面对了。
多铎在锦州战败之后,不敢恋战,迅速回撤,到达义州城的时候天色已近黄昏,济尔哈朗佟图赖等人看到城外正白旗镶白旗旗帜,开始还以为是明军假扮的,直到多铎苏克萨哈两个凑近城墙,才看清是多铎回来了,赶紧命人打开城门,多铎迫不及待询问多尔衮大军的动向,济尔哈朗长叹一口气,说锦州已经败了,多尔衮根本就没在义州城停留,而是率两万人去赫图阿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担心的事得到了证实,大清在锦州惨败,自己见机得快保存下不到两万人,看来义州城是保不住的,豪格率七八万残兵已经退守盛京,郑亲王也已抱定殉国的念头,此地不宜久留,多铎没说出来,济尔哈朗倒清楚地说出来了,多铎你还是赶紧回撤吧,去盛京,去赫图阿拉都可以,组织防御,自己这里还有近两万人,我为你们多拖一点时间,大清不能亡啊,几乎就是在交代后事。
多铎也不犹豫,大清已到了危难时期,得赶紧回去做好准备,于是仅在义州城停留了一天,就带着苏克萨哈,范文程孔有德等人启程回盛京,他回盛京,而没有去赫图阿拉,是因为听说皇太极病重,有可能出大变故,抱着回去插一杠子为自己兄弟争取利益的想法,至于保卫盛京城,他可没有那个愿望,有豪格代善他们十万人马在,没必要添油加醋。
豪格此时已经回到盛京,近八万失魂落魄的败兵,带来的是锦州惨败死伤遍野的噩耗,一时间盛京城内,家家户户白幡飘扬,比两年前四次入寇还要凄惨,皇太极还没死,整个城里已经哭嚎一片,这次死的都是青壮精锐,加上大量的包衣奴才,平时都是家里顶梁柱,如今一朝去了长生天,顿时家破人亡,家里一下子都象无头苍蝇一般,整个沈阳城几乎成了个大墓地!
皇宫里更是一片肃杀,要不是代善越殂代疱管理起来,恐怕现在就是一锅乱粥,豪格失魂落魄在皇太极床前汇报锦州战况,病床上的皇太极虽然说不了话,可听还是听得清楚的,五六万人马,霎那间灰飞烟灭,任谁都接受不了,即使皇太极已有心理准备,还是接受不了如此惨败,又是一口老血喷涌而出,下面所有人都知道,大清这位皇帝已是苟延残喘命不久矣。
海兰珠不顾自己病重,强让宫女掺扶着来看大汗,两个行将就木的夫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句话没说,眼里只有泪,豪格此时跪在地上除了请安外,还说起多尔衮擅自领兵去了赫图阿拉,而没有回盛京,眼里根本没有皇阿玛,皇太极颤巍巍地伸出手来摇了摇,让豪格别说了,别人不知道,他皇太极是非常清楚多尔衮的能力,多尔衮直接去了赫图阿拉,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不认为大清能守住盛京,能守住几代人打下的基业。
这种国难当头的时候,多尔衮的做法虽然出格了些,可他绝对是在为大清谋求退路,而不是只有私心,所以皇太极制止了豪格,为今之计,只有寄希望于济尔哈朗那边能多拖些时日,给盛京城做好防御的多留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