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结束后,双方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然而,正是在这场激战中,公孙瓒的英勇与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将领,更是一位深受士兵们爱戴的领袖。
刘虞听完这段描述,微微点了点头,“公孙瓒的英勇与智慧,我早有耳闻。但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激发士兵们的士气,这事我知道,但是为什么要说公孙瓒是我的当务之急?”
当年,主公因公孙瓒年轻气盛,边关战事频仍,才决定出手相助。主公身为汉室宗亲,于黄巾之乱时英勇善战,功勋卓着,被封为“宗正”,执掌皇室宗族之权。而公孙瓒,虽威震北国,统领一方霸业,但在官职上仍屈居于主公之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公孙瓒性格刚烈,手段狠辣,与异族交战时毫不留情,誓要将之赶尽杀绝。而主公则秉持怀柔之策,以封官、赐爵、和亲等手段笼络人心,甚至愿意慷慨解囊,资助粮食,以换取边疆的和平与繁荣。
两人策略迥异,公孙瓒主张以铁血手段镇压胡族,而主公则倡导以柔克刚,以和平共处为上策。
这种截然不同的政策理念,使得两人在共事之时摩擦不断,暗潮汹涌。所以公孙瓒才是主公的当务之急。
刘虞微微点头,示意田畴继续阐述他的想法。
田畴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道:“依我之见,公孙瓒应驻守卢龙塞,并派出精锐兵力四处支援。我们可以借异族叛乱之名,为公孙瓒请功封官。一旦公孙瓒得胜,他虽能血洗异族灾民,却也结下了与羌胡、鲜卑、匈奴、乌桓等部落的不共戴天之仇。毕竟,公孙瓒即便武力再强,也难以与这些小国抗衡。如此一来,他便无法在幽州立足。”
刘虞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他深知田畴的计策既巧妙又狠辣,既能削弱公孙瓒的势力,又能为他自己铺平道路。
刘虞沉思片刻,轻轻摇了摇头,坚决地拒绝着那看似诱人的计谋。“此计虽能保我无虞,然却要以大汉边关的无辜百姓为代价,我岂能心安?”
“主公仁爱之心,天下皆知。然在这乱世之中,过于宽仁恐成迂腐。长此以往,恐怕会因此而受害。”谋士的话语虽然直白,却充满了担忧。
刘虞轻叹一声,目光中满是坚定与决然:“若要我以百姓的安危换取自身的安宁,我宁可选择不安。刘某虽微末,却不愿背负这样的罪孽。”
田畴眼中闪烁着深邃之光,缓缓道:“中策,便是那离间之计。眼下塞外遭受百年难遇的严寒,鲜卑族人民生存艰难,羌胡、乌桓两族亦同样受到天灾的折磨,盼望大汉的援助。然而,此二族历来对我汉族边关虎视眈眈,屡次侵扰,使得他们难以启齿求助。但饥饿之下,昔日的尊严与敌意或许将不复存在。
若我们施舍的救命粮不足以满足众多饥民,或是分配上稍有偏颇,都可能成为他们内部争斗的导火索。那时,我们便可暗中操弄,利用他们的矛盾,削弱羌胡等族的实力。待到他们疲惫不堪,内部纷争不断之时,便是我们坐收渔利之刻。”
刘虞默然,心中波涛汹涌,思绪万千。他是个堂堂正正的人,仁心宽厚,总是将天下苍生的福祉置于心头,为大汉的安宁边境不辞辛劳。他习惯于用实际行动为民众谋福利,对于运用那些阴谋手段,他从未有过半点念想。如今的情况,却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不知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