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帝都五子

接着又一名才子续道:“能写出这等豪迈壮阔诗词的人,定是心怀天下。大夏由此储君,乃大夏之幸,百姓之福。请殿下再受吾等一拜!”

五人再次对楚辰行礼,眼中尽是崇敬。

楚辰不屑于这种套路,这梗别人早就玩烂了。

如果他真想,大夏第一诗人早就是他的了。

这时,身边的女子突然开口,说道:“凡事有始有终,殿下不介意多写一篇以‘国家’为题的文章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楚辰看着这五名才子,他们并非之前所想的酸腐书生,是自己刻板印象化了。

文人也有他们的傲气,也有心中的抱负。

两首军旅诗让这些人甘拜下风,同样让他们眼中有了光芒,说明他们心中有这个国家。

朝中百官,有的人起初何尝不是意气风发,心怀治国理想,

可是,在党争的大环境下,有谁能独善其身,最后忘记了初衷,被名利腐蚀。

于是,楚辰对众人说道:“本宫不想写什么文章,不妨和各位聊聊本宫对国家的看法,以及最近的所见所闻。”

五人行礼异口同声:“聆听殿下教诲!”

楚辰环视每一个人,开始讲演他对国家的看法。

“人,无家之国,亦无国之家。”

“国,乃立足之根本;家,乃乘凉之所。”

“人不为家,何以为国;人不为国,何以为家?”

“家、国,二者生生相惜,相互依存。舍其一,唇亡齿寒。”

这就是国家的概念,以及家、国之间唇亡齿寒的关联。

说完,楚辰吸了口气,投入了感情:“不久之前,本宫离开帝都。看到了千里土地无人耕种,十几万百姓忍饥挨饿,饿死者有之。”

“当然,这里有匪患的因素,但不是主因。本宫在这里希望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百姓宁愿饿死、宁愿成为流民当乞丐,也不愿意去种土地?”

“刚才提到国家。如果把国家比喻成大江大河,那百姓就是汇入大江大河的无数支流,如果支流的水干了,试问江河的水从何而来?”

说完,楚辰朝着四层走去,把问题留给了这帝都五子。

楚辰万万没想到,一次小小的比试,两个问题,会在帝都,乃至全国引起一场关于土地的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