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找了位置坐下,互相帮着化妆整理头发。
许思找小赵去买晚饭,塞了钱和票给他,他不要,说团长都给了。
一切有条不紊进行着。
没一会儿,其他节目的团队也来了,大家互相打招呼认识。
不管合唱团还是戏曲的团队,都是年长的团长艺术家,瞧见许思这样年轻都有些意外。
锦绣只有首演是几个团安排在一起,往后正常表演各家团独立开场次,但都是搞艺术肯定还有见面的时候,交流十分客气友好。
接近七点,外头熙熙攘攘传来声音。
有人跑进来喊,“进场了,观众进场了,第一场演出的团注意了,准备起来。”
刚还聚在一起说话的人“嗡”得散了去。
许思说,“万老师您看着,我去台边瞅瞅。”
“去吧去吧。”
她和万老师留后面,特意让婆婆去了趟象牙巷带阿妈她们过来,来了一道在观众席上看就成。
观众席开始上人,按秩序进来。
舞台后边有个外国人负责调试进口的音响,一切准备就绪。
许思站着看了会儿,看到婆婆领着阿妈几人进来。
踮脚再瞅瞅,好像瞧见二哥手里不自在地拿着几朵花,外头用报纸包的,她来时就瞧见大门口有人卖。
许思忍不住弯弯唇角,没再看,重新回到后台去。
节目渐次进行,每个表演结束后,都有如雷的掌声,偶尔伴随着叫好。
苏州评弹、南戏、沪剧、木偶戏,还有合唱团的歌声,乐曲表演的琵琶《十面埋伏》二胡《二泉映月》……
有江南特色,也有天南海北的不同节目,汇聚在沪市这一方小小舞台,展现着表演者的十八般武。
更代表着那十年之后,艺术重新回到老百姓的生活中。
时间一点点接近。
许思让大家再检查一遍道具和身上的演出服。
黄师傅和维斯先生做的演出服没话说,也只有许思这么奢侈请了两位,一件件飘逸灵动,极其符合舞蹈的主题。
而此时,两道人影穿过走廊朝着后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