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安置蔡邕,红薯收获!

像这等需要实践的部门,必须经过亲身体验,方能为百姓找到一系列的出路,拿出一系列适合北疆的政策。

“多赖于殿下的红薯,大家的热情很高。”诸葛亮笑了笑。

现如今整个北疆上上下下,何止农部热情高涨。

有了土豆做榜样,所有人对红薯万分期待。

没过几日,贾思勰面见苏言,向他奏报红薯已经可以收获,农部官员已经抵达各地,监督并亲自参与收获。

“既如此传报北疆各地,定于明日收获!”

随着苏言一声令下,北疆全体火速行动起来。

翌日上午。

在北疆文武的拥簇下,苏言来到归化城北三十里外的红薯种植田处。

“参见殿下!”

聚集在此地的百姓们无不神情狂热的拜倒在地。

毕竟对于北疆的原住民而言,若没有苏言,他们现在还每年饱受匈蛮劫掠,活命都还艰难,哪里敢奢求什么温饱?

然而在苏言来到北疆后,一系列的举措,出征匈蛮、远征罗刹,又拿出亩产数千斤的神物,可谓整个北疆的救星、功臣!

可以说,没有苏言就没有如今的北疆,没有如今富足的生活!

在万众瞩目之下,苏言来到茂盛的红薯藤蔓前,拿过贾思勰递来的工具,斜着插入土壤里,动作平稳的挖掘起来。

一个又一个比手掌还大的红薯,暴露在众人的视线下。

人们不由得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惊异之色。

毕竟除了贾思勰等农部官吏外,其他人谁都不敢擅自挖掘红薯,在场的绝大多数人还是头一次亲眼目睹红薯真容。

“居然这么大!”

“看起来红彤彤的,一个得有三五斤吧?”

“恐怕五斤都不止!”

众多官吏、百姓目瞪口呆。

一株红薯藤被苏言完整的提了起来,上面居然挂着十来个红薯,大的约莫五六斤重,小的也有三五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