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锋微笑着摇了摇头,神色中带着几分惋惜。“关羽,忠义无双,然其性格亦过于刚烈。虽与刘备情同手足,然亦因这份刚烈,最终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然其忠义精神,却如不灭之火,永远激励着后人。”
“谈及三国,”萧宝义突然话锋一转,笔锋变得凌厉起来,“侄儿最唾弃者,莫过于前朝之司马懿与司马昭父子。彼等狡诈阴险,为夺权而不择手段。司马懿装病骗曹爽,终得曹魏大权;司马昭更是野心勃勃,意图篡位自立。彼等之行径,实乃历史之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锋闻言,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仿佛被萧宝义的话触动了心弦。“司马懿与司马昭父子,确实令人不齿。彼等虽最终建立前朝,然其阴险狡诈之本性,却如黑暗中的毒蛇,永远无法抹去。彼等之行径,犹如历史之污点,永远被后人唾弃。”
言罢,二人皆陷入沉思之中。他们想起了自己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如走马灯般频繁。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亦不乏司马懿这样的阴险小人。
“萧锋伯父,”萧宝义突然打破了沉默,笔锋再次变得坚定有力,“吾等虽生于此时,无法改变历史,然吾等可选择成为何种人。侄儿愿如项羽、关羽般,成为一位英勇无畏、忠义双全的英雄。”
言罢,两个小大人相视哈哈大笑,仿佛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们继续以笔墨传情,畅谈古今英雄,对话中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与向往,同时也对那些阴险小人充满了唾弃与不屑。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秋风继续吹拂着枫树林,枫叶如蝴蝶般翩翩起舞。他们都没有成为英雄,至少萧锋永远不可能有了,因为政治立场与父皇不同,而遭到了无情的打压和排挤。他多次上书劝谏父皇,希望当时还没有当上皇帝的父亲能够广开言路,纳贤任能,但都被父亲无情地驳回。最终,自己的父亲成了父皇,而萧锋这个小堂伯也没有躲过父皇的屠刀。这个消息传来后,萧宝义心如刀绞,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多么希望这只是一个谣言,一个恶意的玩笑。然而,当他看到那些冰冷的文字时,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萧锋不仅是一位英勇的将领和才华横溢的书法家,更是一位智慧与勇气并存的智者。他常常以堂伯长辈的身份教导萧宝义,教他如何为人处世,如何面对困境。同时,他也与萧宝义如同朋友一般相处,分享彼此的快乐与忧愁。
其实他们两个见面的次数并不许多,特别是成人以后,见的就更少了。现在自己的父亲因为野心勃勃,先皇还有那么多后辈在世,父亲就理所当然的继承了皇位,还杀了自己这个小堂伯。萧锋也会叛乱?堂伯不是司马懿,我父皇是不是像司马?他不敢再想,这一变故让萧宝义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挣扎之中。他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更无法原谅父亲的所作所为。他深知自己身为皇子,肩负着家族和国家的重任,但此刻的他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困惑。
谢斯南凝视着这位皇子,她的眼神中交织着复杂难言的情感。写完萧锋两个字后,萧宝义表情显得格外沉静而深邃,仿佛一幅精心雕琢的古画,每一笔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他的眉宇间,既有身为皇族的尊贵与傲骨,又隐约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与悲凉。那双曾经闪烁着智慧与温情的眼眸,此刻虽平静如水,却似乎藏着无尽的哀伤与决绝。
她的心中,如同被巨石压住,沉重得几乎无法呼吸。
昨天被皇帝要求去给萧锋做菜,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任务,却没想到这是宋以安与萧锋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昨日和萧锋的相遇,还历历在目,那时的萧锋,温文尔雅,谈笑风生,与她分享着诗乐字画,似乎还在对未来的憧憬。而今,这一切都成了过往云烟,只剩下眼前这冰冷的现实,当她得看到萧锋为了保护她而佯装造反,最终慷慨赴死。
谢斯南的眼眶渐渐湿润,自责与悲痛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将她紧紧包裹。她觉得自己仿佛欠下了萧锋整个世界的重量,这份恩情,沉重得让她感到窒息,更让她明白,有些债,是永远也无法偿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