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两人

清泉明月 安洪 1191 字 8天前

听儿子这么说,陈友河不以为意。

他自己好日子才没过几天,也没实力帮衬小舅子。

再说了,小舅子十五岁便离家去衡州府服兵役。他对小舅子没多少交集,也就不会想着主动去帮衬他做何事。

不过,见儿子这么关心小舅子,他也只好答应。

“行吧,我尽量抽时间去一趟。你那鱼塘弄得如何了。昨天那场暴雨下来,咱田里的鱼儿,也不知还剩下多少?”

昨天陈友河已经把稻田里鱼儿跑了不少的事儿,说给儿子听了。

陈新泉听后告诉他,养鱼的地和人他都已经找好了。以后,不用在稻田中养鱼儿。

“还没那么快。得打制一些器具。这事您先别掺和,等圩里的铺子弄好了,您再回来看看能不能帮忙弄一下。”

陈新泉不想让父亲太劳累,能用银子解决的事儿,便尽量不让父亲操心。

“那成,我把圩里的铺子弄好了,再去看看你要打制的那些新奇物件。”

陈友河把信封揣进怀里。

“爹,下午若是不去圩里,你去斜山坡帮着友湖堂叔装装柴火。”

“哎呀,我怎的把这事给忘了,昨日友湖那窑木炭出炭了吧?”

陈友河问。

“嗯!出炭了!”

陈新泉答应一声,接着把陈友湖土窑烧炭不太成功的情况说了一下。

陈友河听后挠着头说道:“不至于吧!怎么会差距那么大?”

“那土窑是我手把手教他们俩挖的。虽然,窑体比咱们院子边上的小土窑大了些许,却比咱们院子旁边的大土窑,要小了许多。”

听儿子说道堂弟烧制的第一窑炭不成功,陈友河也搞不懂,为什么他挖出来的第一个土窑能烧熟木炭,而有了经验之后挖的第二个土窑却烧不熟木炭。

现在,挖第三个土窑烧出来的第一窑木炭,也是成炭的少,不成炭的多。

对于,陈友湖那个新土窑的问题,陈友河心里一点处理的办法都没有。

陈新泉要拉着父亲走到厨房里去说话。

“爹这些事,我咱们到厨房去说,别吵着娘亲睡觉了。”

陈友河便拿了斗笠和儿子一块进了厨房。

这场雨断断续续下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