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秉礼接过纸张,白纸上用黑色木炭画了两幅画。
纸里的两幅画,形似两个椭圆的水缸。
在水缸两端各有一个口子,口子边上还画了盖标注了尺寸。
“这个大的容器我叫它碳化炉,按照上面标注的尺寸打制出来,一次可投入八十到一百斤原料粉末。”
陈新泉解释如何使用粉末碳化炉。
谢秉礼听得起劲,不住的点头,他这时后悔没带一支笔在身上。
以便详细记录,陈新泉讲解的碳化炉各个部分功能,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这个小的器械,叫做粉末碳化精练锅。一次可投入五到八斤粉末进行碳化。”
陈新泉开始仔细解说,第二个图形的结构和操作要领,谢秉礼认真的听着。
“三公子若能寻到石炭自然是最好的燃料。若是没有石炭便可用这木炭做燃料。”
陈新泉说道。
谢秉礼道:“石炭我知道,双流镇便有石炭矿。只是,那石炭运输至梅沙圩也不便宜,未知你这木炭售价几何?”
陈新泉道:“我欲售价三文钱一斤,三公子可拿了这两支木炭去试一试火力,看看是否值得三文钱的售价。若值得,寻人至沙洲村捎个口信,我便安排人送过来。”
陈新泉快人快语直接说完。若你谢秉礼不用我的木炭,我自有其他用处。
谢秉礼略做思索,答应先试一试木炭的火力再做定夺。
他其实也在琢磨如何提高蚊香原料的产量,只是时间尚短,他还未曾琢磨出来。
对于改善燃料,用木炭替换柴火的主意,谢文元已经提了,并且已经差人去其峰乡做采买了。
据说,其峰乡有许多专门烧炭的樵夫,他们有过硬的烧炭手艺。他们烧出来柴炭无烟,耐烧,火力极大,只是,他不知道售价几何。
陈新泉见谢秉礼答应试过柴炭的火力,再做定夺便告辞离去。
他希望谢秉礼把蚊香的成本,控制到尽可能低一些。这样蚊香才更有机会为他带来些许收入。
谢秉礼欲从家中拿些零食给陈新泉带回去,陈新泉笑着拒绝。
“我与爹爹还要去梅沙圩买铁器,行走多有不便。零嘴就不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