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泉让柳韵,喝了好几碗用夏枯草煮出来的茶水。
也不知道是温茶喝多了,起了效果,还是冷布巾敷额头,擦拭腋下起了作用。
大约在辰时二刻,柳韵的高烧缓和了许多。
陈新泉又给柳韵吃了些许糕点,才让精神萎靡的柳韵睡下。
“娘,你和爹带妹妹们去外婆家吧!我留下来照顾韵姐姐。”
陈新泉看了看时间,觉得差不多要让谢氏出发去桐江村了。
再不出发,谢家外公外婆就等的心急了。
谢秀儿看看时间,觉得差不多要出发了,若再不出发去桐江村,娘亲陶氏肯定会着急的。
至于,爹爹谢大山。嗯,她这次回去都不一定能见着。
爹爹经常在田间地头劳作,倒是友河从老爷子那里学来不少打理庄稼的经验。
但是,让儿子留在家里照顾柳韵,谢秀儿又很不情愿。
老母亲陶氏就盼着能见一见外孙,这好容易回去一趟,正主却没出现。她不知道陶氏会怎么的抱怨她。
可是,家里还躺着一个病号,若就这样全家人都离开,去桐江村定然也是不行的。
谢秀儿犯难了。
陈新泉见娘亲不答话,稍一思索,便大致猜到了娘亲的想法。
“娘,你和爹爹以及妹妹们先去外公家。今日你们过去,外婆和大舅母,必然要留你们在桐江村吃了饭在回屋。”
“我待韵姐姐身上高烧再退些,就去桐江村。必然可以见到外婆的。”
谢秀儿问:“你如何知道,你外婆和大舅母必会留我们吃饭?”
谢秀儿前两次回娘家,一次是向母亲陶氏借钱,一次是向父亲谢大山借农具,铁犁。
前两次回去,她都没敢在家中久留。
她好奇儿子如何会知道,今天她们回桐江村,便一定会吃了饭再回家。
陈新泉道:“自然是娘亲今日去桐江村带上的许多礼物。还有就是明日是端午节了,外公一定也会在家里等着你和爹爹回去的。”
“若是,下河镇的小姨能回桐江村,大舅中午必然也要赶着回家一块吃一餐饭的。”
谢秀儿又问:“为何?”
“娘亲忘了,昨天我送肉去奶家里时,奶说,下河镇林家村的二姑姑今日回娘家,让我们晌午去她屋里吃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