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因海姆和康拉德沿着走廊向办公室走去,走过一排排木制的书架,书架上堆满了关于军事理论和战略的书籍。他们最终到达瓦因海姆的办公室,一个宽敞而安静的空间,墙壁上悬挂着战场地图和各类奖状。
瓦因海姆走到办公桌前,打开一个抽屉,从一大堆报告中翻出一份研究论文,他小心翼翼地将其展开在康拉德的面前。康拉德好奇地看着那份论文,标题是“深化对集群战术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这份论文深入研究了集群战术(Swarm Tactics)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包括如何利用小规模、自主和协作的战斗单元在战场上形成优势。论文明确指出,虽然这种战术源自古代战争,但它在现代战场上仍然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首先,论文详细阐述了集群战术的核心原理——分散、协同和快速反应,解释了如何在战斗中灵活运用这些原理。接下来,通过案例分析,作者展示了在不同情况下运用集群战术可能带来的战果,包括在城市战和山地战中如何打破僵局,以及在遭遇狡猾的游击队时如何保持战斗力。
案例一:贝尔格莱德的城市战
指挥官:鲁道夫·施密特(Rudolf Schmidt)
职务:上校
所在部队:奥匈帝国第五步兵团
鲁道夫·施密特在贝尔格莱德的城市战中,奥匈帝国军队面临着塞尔维亚的游击队强烈抵抗。塞尔维亚游击队利用城市的复杂地形,进行针对奥匈帝国军队的灵活防御。奥匈帝国的传统部队编制与战术在这种环境下显得捉襟见肘。
学习并应用了集群战术,他将部队分散成数个小队,每个小队独立行动,但保持良好的协调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奥匈帝国军队成功地解除了游击队的压力,瓦解了他们的防线,并最终收复了萨拉热窝。
案例二:利博维奇山地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