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的脚步声回荡,方阵宛如连绵不绝的浪潮,步兵海洋浩浩荡荡,滚滚向前。
密密麻麻的魔火枪在阳光下闪耀冷光,两侧与后方,大批的骑兵守护着他们。
二十里之外,清朝的大营静默无声。
阿济格手下尚有十一万旗兵,皆为下五旗的精锐,他们在原野上摆好阵型,默默注视着明军的压境之势。
“哗,哗,哗。”
红衣方阵犹如起伏的山岭,看不到尽头。
阿济格脸色苍白,他终于明白东路大军是如何覆灭的,在这片无垠的步兵海洋前,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
无力感让阿济格丧失了战斗的决心。
“撤退!”
他掉转马头,英亲王引领镶白旗护军疾驰而去,阿济格没有向西,而是向北,那里是长城。
那是早已破损不堪的明长城。
在游牧部落的反复侵袭下,长城沿线留下许多宽大的缺口,可供骑兵迅速穿越。
“嘶——”
雷霆般的马蹄声震动大地,十一万清军选择了逃避,向北逃去,那里是广阔无垠的草原之地。
“杀!”
明军近五万骑兵蜂拥而上,紧随其后,猛烈追逐下五旗,但围剿西路清军的计划也随之破灭。
“驻足!”
步兵海洋在原野上停下,不再徒劳追赶。
沈天石望着清军主力北遁,心中满是无奈,这场战役就此画上了句号。两足终究无法追上四足的速度。
战争并非单纯的兵力较量。
这九边之地并非中原。
在中原,他能利用黄河天险、泥泞的黄泛区和荆棘丛生的丘陵地形困住多尔衮的骑兵团。
但这里,是大同。
出大同府往北,只有长城和广阔无际的草原,出塞之举……
还是放弃吧!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步兵强大,骑兵弱小,一旦踏入草原便束手无策。
千年过去,这个问题仍未找到解决之道。
中原王朝修建长城,也是无奈的选择......
在北方的草原游侠或是女真铁骑,绝不会静静地等待你的步兵围剿,他们如同狂风中的猎豹,瞬息间便能疾驰离去,比最快的猎兔还要敏捷,蓦然回首,他们的长矛便会如雷鸣般刺向你,发动那惊心动魄的“逆风斩”。
“前进。”
沈天石轻轻挥手,指示信使召回黄得功,他的骑兵队伍如此珍贵,岂能轻易追击至长城之外,那无疑是自寻死路。在历史的记载中,中原的王国能跨越边疆作战的部队,寥寥无几。
大汉、大唐皆因驯养了无数战马,无论骑兵的品质还是数量,皆凌驾于边疆民族之上。然而大明...即便在其建国初期,国力巅峰之时,也仅能掌控漠南之地,未曾涉足漠北与漠西的广袤草原。
并非不能战胜,而是在这浩渺的草原上,步兵依靠双脚,连敌人的踪影都难以寻觅。
“太遗憾了。”
沈天石内心充满了无奈,他已经竭尽所能提升军力、治理民政,制定了精妙的战略与战术,但对于那些逃至边疆的清军,他依然束手无策。大明的复兴之路,依旧遥不可及。
“收兵!”
能够驱逐吴三桂至西北,将阿济格与下五旗赶过长城,沈天石已感到心满意足。如此漫长的归途,阿济格还需要绕过辽阔的地域,至少两三个月才能重返故土。
“传令。”
沈天石抛下逃窜的清军,目光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缓缓下令:“收复九边,向东方进发...直指京都!”
阿济格带着下五旗逃离至边疆,但京都的多尔衮和福临母子又该如何应对?
清军如今已是四分五裂,顾此失彼,摄政王多尔衮、年轻的清帝福临和太后大玉儿都被留在了京都,如同囊中之物。
然而沈天石并未满足,他的目光投向西北,又落在边疆的阴沉天空上,大明终将跨过这道屏障,向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