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帝王秘技

更何况,谁又有胆量觊觎沈大人的生命?只怕凤威军那些猛如虎狼的勇士一拥而上,会让企图之人粉身碎骨。顶多,不过是些口舌之争罢了。

沈天石与孙、李二人深入探讨,越谈越是震惊,连连点头,深感此计甚妙。

现在的中原,与神秘的新大陆如出一辙,历经长久战乱,人口锐减,皆是在焦土上重建家园。

美洲新大陆能够从荒芜之地崛起,历经百年实现工业化,大明,中原之地同样可以。

只是满清的降临,阻碍了这一切。他们让八旗贵胄驰骋疆域,日行千里,马蹄所至即为领土。

这便是所谓的“跑马圈地”。土地盈余,贵胄享用不尽,便分赐给家仆,于是满清催生了众多豪绅巨贾。于是百姓沦为佃农者众,那时的佃农还不如家仆,他们是家仆的家仆,是真正的奴隶。

当汉人佃农被牢牢绑定在土地上,华夏大地的工业化道路便被彻底封闭,未来黯淡无光。

满清统治三百年,犹如黑暗笼罩,历史在此倒退。

这是满清之罪,亦是华夏之痛。

然而,若在这废墟之上另辟蹊径呢?沈天石提出的解药是建设工坊,发展军事复合体,以向外扩张为路径。

深夜,衙门灯火璀璨,预示着重大决策即将诞生。

“但是,”孙传庭忧虑地说,“唯恐陛下不予批准。”

他深知崇祯皇帝的性情,不禁有些忧虑。

沈天石和李岩相视一笑,无论皇意如何,此事定要先行,工坊必须立刻筹建。

“岂能因蝲蛄鸣叫而不播种?”

“噗。”

孙督师猛然喷出口中的热茶,这究竟是何道理?他的这位侄子,特立独行之事做多了,督师也习以为常,产生了免疫力。

至于李岩,从投降那一刻起,他就与沈大人同舟共济。

又是一个清晨,太阳依旧升起,光芒自东方洒落。

距离大顺王朝覆灭,李自成自尽没几日,大明局势逐渐稳固。然而,大明民间的舆论风向却发生了变化。

沈天石在洛阳城下斩俘的辫子事件被揪了出来。

文人议论纷纷,沸沸扬扬。首先是江南百官带头,各地书院、学社响应,文人群起攻之,编造谣言,营造声势,故事编得栩栩如生。

更有山西总兵姜骧与宁南侯左良玉附议......

世间学者展开了反攻。

文士们踏出学府,诗社,于市井间散播神秘卷轴,吟唱奇异歌谣,开始宣扬凤凰军与沈天石的冷酷无情。

瞬时,城中风起云涌。

沈天石无暇理会,他正忙碌于重整中土,救济民众,修筑魔法之路,并在水源丰饶之地筹划建造魔法工坊。

学界的争论不过是空谈,犹如幻境中的雾气,仅能令人不适,却无法伤人分毫。

装作未闻便足以应对。

此事的关键在于崇祯帝王的态度,但这位陛下态度微妙,旋即施展了一番令人费解的策略。

这等拯救国度的伟绩,比天更高,沈天石凭此功绩,即便是封为异族王也是应当,至少应封为公国之主。

然而,世间学者背叛了道德,口口声声仁义,硬是给沈天石扣上了屠杀俘虏、凶残不仁的罪名。

崇祯帝王的想法无人知晓,他先是赞誉沈天石,接着予以训诫,最终以功过相抵收场。

既无赏赐,也无惩罚。

“如此而已。”

沈天石摇头,崇祯帝王的猜疑病症又犯了,这在意料之中,却又出乎情理。

帝王的信任如同短暂的咒语,刚刚击溃大顺,还未平定关外的清朝,就开始滋生疑虑了吗?

若非猜疑,他便不是朱由检了。

“哎呀!”

督军孙传庭长叹,感同身受这份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