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明白,之所以黎崇提议想要推翻九品中正制,主要考虑的是由于朝廷官员的选用升迁全凭中正评语来决定,这样使天下没有背景的有学之士常常因为门第之见就被埋没了。
空有一腔才华,却无处施展,只能被岁月埋没,从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糟糕局面。”
哎呀,杨坚一听,杨广你这小子不是很懂嘛,那为什么还唱反调呢。
不过觉得这有戏啊,就示意杨英继续说下去。
“只是儿臣觉得,黎崇提议的这分科考试,虽然可以解决直接从地方挑选人才的问题,却有几个致命缺点。”
“噢?有什么缺点?还请晋王殿下赐教。”站在一边的黎崇一时也分不清杨英是敌是友,不过既然杨英说制度有缺点,也只得请教了。
杨英转过头,看向众位大臣,语气有些同情的说道:“第一,那就是如果所有官员都从地方通过考试来挑选,那么对于士族贵勋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这些士族贵勋为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甚至曾经倾其所有过,所求为何?不就是为了子孙后代有一些特殊待遇吗?”
杨英这明显偏向士族的言论,让黎崇心道不妙,杨坚也是眯起了眼,这逆子,终究还是高估他了啊。
倒是下方的大臣,听杨英说完,个个点头称赞,越看杨英越是顺眼了。
杨英见这气氛也营造得差不多了,再调皮估计就得挨打了,于是才又缓缓道:
“第二,实施这制度会演化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地方选拔才子也都是由各地方组织的,这地方本就是士族掌控,若是让他们组织考试和原先推荐人才有何区别啊?”
听杨英说到这,大家都有些懵了,杨英说的这个问题既没有说这制度好,也没有说制度不行,不知道杨英是在帮谁啊。
就听杨英继续道:“第三,如果这考试制度一旦成型,它能不能起到预想的效果呢?会不会走向僵化?会不会使天下的读书人是为了考试而读书,是为了做官而读书?所用之人会不会也只是会按图索骥的呆板之人呢?”
后面的大臣一听这话,哎,就是啊,晋王说的有理啊,变革变革,哪有那么好变的,难道祖宗没有考虑过这事吗?既然祖宗都选用了九品中正,就说明这是实践以后得出的真理。
杨坚一听杨英所言,脸色更是难看了,看向杨英和杨勇的眼神都快能刀人了,这两个逆子,扶不起来的阿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