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康熙的抉择

也是,无知者无畏。

等大刀架在他们脖子上的时候,不知道这些只知道舞文弄墨的文人们还笑不笑得出来。

这种时候的鳌拜根本就没心思收拾这些平时三捶打不出一个屁来的文人们。

战争的残酷他看在眼里,那堆积如山的尸体,那眨眼就没了的手臂,那遍地鲜血的战场无一不在告诉他。

今天这个局面,已经是极度凶险了。

如果皇上继续留在北京,万一自己不敌明军。

以洪兴这个有仇必报的性格,大清绝对要亡。

谁来也不好使。

只有劝皇上赶快撤出山海关,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皇上,李定国不日就抵达宣府,李来亨很快也会从沧州追上来。我们手里所有的兵力,也不过四十万人,如果硬碰硬,只怕京师难保啊!”

鳌拜并没有危言耸听。

李来亨虽然打了败仗,但他手里差不多还有十万人。

到时候北京被两头夹击,这日子估计不好过。

洪兴四年四月(1665年),这一年,康熙十一岁。

自小生长在深宫大院的康熙并没有见识过战争的残酷。

对于他来说,死亡只不过是一串伤亡数字而已。

只是看到平时嚣张跋扈的鳌少保此刻满脸急切,他似乎也察觉到了一丝危险。

怎么办?

生存或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他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在下面看热闹的大臣们。

这些不知轻重的大臣们的意见出奇的一致。

不能走!

鳌拜力陈其中利害,说得老泪纵横。

“皇上,据我得到的消息,明朝洪兴皇帝此刻已经到了济南,他手里还有一支十万人的精兵。再不走,只怕咱们就走不了了。”

十一岁的康熙不知道要怎么办。

他把目光转向了他的祖母,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一介女流,虽然也时不时地垂帘听政。

但更多的主意,还是得靠康熙和顺治留下来的顾命四大臣。

顾命四大臣中的苏克萨哈还在监狱里踩缝纫机。

其他三人又几乎是鳌拜的人。

兜兜转转,问题又来到了鳌拜这里。

康熙知道,这个时候,还是需要他点头。

走还是不走,太难做决定了。。

此刻大军压境,如果他一走,势必会影响军心。

到时候大伙一看,好家伙,老板都跑了,大家还有啥好打的,都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