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慈煊也很明白,在这个世界,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
国防才是真正的后盾。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他把火器专家钟洵从广州调来南京,交给他一批人,让他带着这一批人好好研发火器。
这些人可不是普通人,他们有一个很特殊的称谓,匠人。
在明朝,老朱将人分为军、民、匠三等。
匠籍实行世袭制度。
换句话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
这个匠籍从你一生下来就给你定死了。
除非你家祖坟冒青烟或者喷火(皇帝特旨批准),要不然这辈子你爹打铁你打铁,你爹劁(qiāo)猪你劁猪(阉割牲畜)。
子孙后代世袭下去。
后来,匠籍制度,被满清顺治皇帝在顺治二年(1645年)废了。
当然,朱慈煊并不是要重启匠籍制度,而是根据钟洵的需求,从天下匠人中选出那些各行业出类拔萃之人,交给钟洵。
他们有的会打铁、有的会木活、有的会铜工等等。
让钟洵把这些人打造成帝国栋梁之材。
这一年,除了云南土司叛乱之外,境内几乎无战乱,粮食丰收,百姓安乐。
整个大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太子朱慈煊跟着倒霉老爹朱由榔从出生到现在,一路颠沛流离,是一个过过苦日子的人。
他对战乱、饥饿和贫穷有着很绝望的体验。
那年洪兴入缅甸之前,为了防止出现被人一锅端的情况,他把朱慈煊交给了窦名望。
临行前,他吩咐窦名望好好训练这个大明惟一的继承人。
窦名望不负老板所托,带着他在云南大山里艰难求生。
教他骑射之术,教他如何行军打仗,带他体验百姓疾苦。
这次监国,更让他明白创业之艰,守业之难。
监国期间,他宵衣旰食,枕戈待旦,常备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