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青春消亡史

销售那些事儿 侍晓禹 1694 字 4个月前

面对错综复杂又波诡云谲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小型资本几乎每3到5年一洗牌,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也就是三四年。

既没有上市企业充足的资金供应和影响力,也没有那些动辄就几百上千亿身价的投资者眼光。

那要想在这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市场环境下得以生存、长青,甚至占有一席之地,该怎么办呢?

最好的方式,我想或许也只有从员工的思想、能力,以及忠诚度这块儿抓起了。

毕竟,员工的留存是一家公司是否稳固的前提,也是之后是否能持续发展,并长期存在的基石。

因此,员工对公司的看法和态度,自然也就决定了员工是否能够长期在该企业做下去的主要因素。

于是问题来了。

对于那些名牌大学毕业,专业这块儿又特别吃香的应届生们来说,谁不想出校门就去到一家财力雄厚,资金链绝对充足,拥有足够多的资源,和具有一流水准的平台,以此来确保自己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能力,让潜力最大化,让能力极致化。

毕竟,现在的人都浮躁,认为成名要趁早,自古英雄出少年。

且不说清北复在内的十大名校,就连近些年名噪一时的“国防七子”里走出来的应届毕业生,也都成了各大上市公司和企业竞相争抢的对象。

有的高材生在校方的推荐下,甚至还没等毕业,正处在实习期,就已经和诸如字节跳动、阿里、拼多多这些公司签了合同。

单就实习工资就高达一万多一个月,更别说毕业后签约成正式员工以后的薪资待遇了,至少也得是年薪30万打头的。

因此,别说好韭菜苗全让大企业给收割了,即便是那些没让大企业收割的普通本科毕业的应届生,人家多数也不会去那些中小企业应聘。

宁可尝试考个研,看是否有望提升下自己的学历含金量。

或者想办法托关系,进入一家国企单位,找个坐办公室的类似文员式的工作。

一天工作时间也就八九个小时,到点了准时打卡下班,工作环境还好,基本不存在什么高强度的工作指标。

工作氛围就是各做各的事,忙的时候就稍微用点心,不忙的时候就刷刷手机、追追剧,闲了还能泡个脚。

管理方面也相对比较稀松,远没有私企那么严苛,也不会三天两头跟打了鸡血似的,不是晨会喊口号,就是午休完跳个抓钱舞啥的,忒没劲。

地铁安检这活儿,从16年的4月14号开始入职,到17年9月27号正式办理离职手续,刑满释放、逃出生天的那一刻起,这为期近一年半的安检生涯正式画上句号。

不过,也可能是个问号。

因为至今为止,在那段时间里,还是有很多遗憾和未尽之事暗藏于心底。

往事虽不能如烟,可一旦回想起当年的情形,也还是会按捺不住彼时内心深处对于那段有如孩童一般青涩烂漫故事的追忆和缅怀。

也可以这么说,我的青春,死于那个时期。自那以后,一切矫情、天真、烂漫、幼稚都随风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