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县衙,书房。
闲着也是闲着,沈筝坐不住,开始掏出纸笔制定县里新一年计划。
制造琉璃是最紧急的,却不是最重要的,眼下县里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当属布坊与印坊。
“等卫阙与王广进带回棉花,布坊便直接开工,至于做好的棉布.......”沈筝咬着笔头,“先以同安县为圆心,在周边普及,再让王广进出去跑销售,将铺子开出去。”
开铺子也有讲究,东西虽好,可办事途中也少不了“打点”。
沈筝才不想助长这股歪风邪气,至于如何打点......
上面那位总不能光拿分成,不干点儿实事吧?
“然后便是印坊。”沈筝提笔写下“印坊”两个大字,“纸墨走第五家路子,但也得先了解了解市场价,该比的价,还是得比。”
不是她不信任第五探微,而是布坊又不是她的私有物,她替布坊作出的决定,自是要服众。
“还有医馆。”沈筝视线挤过窗柩小缝,看向外面碧蓝天空,“也不知李大夫那边如何,能否将同安医馆名气打出去,若是能成,医馆便要开始‘开分店’,惠及百姓。”
虽然未曾说出口,但她一直期盼着李时源下一次来信,能干出名气最好,但保证人身安全是一切前提。
至于想将造好的棉布与书籍运至远处,那一定离不开码头,等卫阙回来,得让他多盯着点码头建设,缺人摇人、缺材料采买。
将以上几件事列明后,沈筝最后考虑的才是琉璃与炼钢炼铁。
炼钢炼铁对整个大周来说无比重要,但她却从没想过一人吃下,试验成功后再将淬炼法子交给盐铁司和工部,才是她的本意。
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她都懂,甚至乎她感觉现在的自己都有些贪了。
安排完各项生意,沈筝又将目光放回县里。
要想搞积分,就得搞基建,工农交通业在逐步完善,新的一年县里要抓的,就是基础设施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