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师古一边指导匠人一边解释,这流程很简单,张岳看一遍也就懂了。
“可以,味道一样就行,我们优先出自制的西贝货!”
以次充好这种事,张岳在古代干起来是一点心理压力没有。
“还有,打蜂窝煤的设备也给你带来了,还有炉子。”
蜂窝煤这种东西,崔师古这代人是最熟悉不过,他在厂里的时候,常年需要帮家里和各种地方拉煤。
崔师古的这个炉子是用陶土做的,大致有点类似现代的小型蜂窝煤炉子。而比起现代的那种比着蜂窝煤大小严丝合缝的煤炉,它炉身装煤的孔道要更宽一些,大概能放下两块蜂窝煤的高度,而宽阔的孔道也可以燃烧除了蜂窝煤之外的木炭甚至柴火。
底下炉膛的隔板依然采用的是铁条围成的栅栏,这东西是用冲天炉搓的,这样便可以使得上面的灰不会落下来堆积到炉膛里,而炉膛自然和外界有一条圆形风门和灰口,上面盖着一个冲压出来的封火盖,盖子的侧面还有一道通风口。
炉子的搁物架则是陶土烧成的三个平齐向上的脚,脚的外围是一圈铁丝,上面吊着提炉子的提手。
这种炉子的模型是南方的那种小型蜂窝煤炉,也比较节能,烧一天大概消耗4-5块蜂窝煤。
而为了仿制简单,这座炉子便取消了大型炉才有的烟道,所以晚上不能放在封闭的家里,有煤气中毒的危险。
总的来说,这件东西在现代人看来十分简陋,但却是可以实现现代炉子大部分功能的仿制产品,在三国时代,已经是巧夺天工的东西了。
炉子有四五十个,现在就是要做煤球了。
张岳拿到这些东西的当天,便把做蜂窝煤的模印子和工匠一道,用快马送到了他安置的煤场,那里现在挂着救灾帐篷住着几百劳力,蜂窝煤这种东西,要迅速做出来!
果然匠人也没让张岳失望,三天过后,七千块黑压压的蜂窝煤便运到了东海商行的门店,而东海商行又即将发售新货物的消息,也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临淄。
“这次东海商行又卖什么新东西?”
“不知道,昨天看他们码得黑乎乎的,不像是可以吃的……”
在人头攒动的议论声中,张岳同样以产品见面会的形式,把煤炉和蜂窝煤这两样东西,端在众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