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赵成坤诡异录 锋宇杰 3169 字 4个月前

“那你为什么要在‘心理罪’论坛上做‘心理侦探’呢?”林晓雨问道。

“因为我觉得那里是一个很好的实验场。”孟阳说,“那里有很多和我一样对心理和犯罪感兴趣的人,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和观点,也有很多实际的案例和数据。我在那里做‘心理侦探’,就是为了测试我的理论和方法,看看我能否用数学的方式解决这些心理和犯罪的问题。”

“你是说,你把这些案件当作数学题来做?”王莉问道。

“是的。”孟阳说,“我把每个案件都当作一个数学模型,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然后,我用数学分析和推理的方法来寻找解答。我认为,这样做可以更客观、更精确、更有效地找到答案。”

“那你是怎么揭穿‘心理判官’的呢?”赵成坤问道。

“其实,我早就知道‘心理判官’是谁了。”孟阳说,“他就是李明。他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朋友。我们都是数学教授,我们都对心理和犯罪感兴趣。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这些问题,交换意见。我们甚至有时候会一起去‘心理罪’论坛上发表一些观点或者评论。”

“你们……你们是同伙?”林晓雨惊叫道。

“不,不是同伙。”孟阳摇摇头,“我们只是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我们从来没有合作过任何犯罪行为。我们只是在网上讨论一些理论问题而已。”

“那你怎么知道他是‘心理判官’呢?”王莉问道。

“因为我了解他。”孟阳说,“我知道他的性格、思维、习惯、喜好、特征等等。我知道他喜欢用数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我知道他对自己的数学理论非常自信和自负,我知道他对其他人的观点非常轻视和否定。当我看到‘心理判官’在论坛上发表的内容时,我就觉得很熟悉,很像李明。于是,我就开始注意他,并且用我的方法来验证我的猜测。”

“你用了什么方法?”赵成坤问道。

“我用了密码分析。”孟阳说,“‘心理判官’每次杀人之后,都会在论坛上留下一个数字密码,暗示他的下一个目标。这些密码看起来很复杂,但其实都有规律可循。他用了一种叫做‘凯撒密码’的加密方法,就是把字母按照一定的位移规则替换成数字。比如A=1,B=2,C=3……Z=26。

“那么,如果他想要加密一个单词,比如‘罪’,他就可以把它替换成一个数字,比如‘26’。然后,他再用一个数字来表示位移的规则,比如‘3’。这样,他就可以得到一个密码,比如‘293’。这个密码的意思就是,把每个数字减去3,就可以得到原来的字母。比如29-3=26,对应的字母就是Z,也就是‘罪’的首字母。这样,他就可以用这个密码来暗示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一个姓‘罪’的人。”

“我明白了。”赵成坤说,“那你是怎么破解他的密码的呢?”

“我用了一种叫做‘频率分析’的方法。”孟阳说,“这种方法是根据字母或者数字在一段文本中出现的频率来推测它们的含义。比如,在中文中,最常见的字母是‘E’,最常见的数字是‘1’。所以,如果我看到一个密码中有很多‘E’或者‘1’,我就可以猜测它们可能对应着最常见的字母或者数字。然后,我再根据其他的线索和逻辑来验证我的猜测。”

“那你是怎么找到其他的线索和逻辑的呢?”林晓雨问道。

“我用了一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孟阳说,“这种方法是根据一些已知的信息和规律来推断出未知的信息和规律。比如,在这个案件中,我知道凶手每次都会选择一些单身女性作为目标,而且都会在她们的生日那天杀害她们。所以,我就可以根据这些模式来预测凶手的下一个目标是谁,她叫什么名字,她什么时候过生日,她在哪里工作或者生活等等。”

“那你是怎么制止他的犯罪行为的呢?”王莉问道。

“我用了一种叫做‘心理操纵’的方法。”孟阳说,“这种方法是利用对方的心理特点和弱点来影响和控制对方的行为和决策。比如,在这个案件中,我知道李明是一个非常自负和狂妄的人,他认为自己是真理的代言人,而其他人都是愚昧和无知的罪人。所以,我就利用了他的这种心理特点,故意在论坛上发表一些与他观点相反或者相似的内容,引起他的注意和兴趣。然后,我就开始和他进行一些心理游戏和挑战,让他觉得我是一个值得他尊重和对抗的对手。最后,我就利用了他的弱点——数学——来诱导他走入我的陷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是怎么做到的?”赵成坤问道。

“我给了他一个数学题。”孟阳说,“一个非常简单但又非常难解的数学题。这个题目是这样的:有三个数学家A、B、C,在一间房间里进行一场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每个人都会被贴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正整数。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其他两个人的纸条上的数字,但是看不到自己的。然后,他们要轮流猜自己的数字是多少。如果猜对了,就可以赢得游戏;如果猜错了,就要退出游戏;如果不确定,就可以选择不猜。假设这三个数学家都是非常聪明和理性的,他们都会根据已知的信息和逻辑来做出最优的决策。那么,问题是:如果A的数字是1,B的数字是2,C的数字是3,那么这场游戏会有什么结果?”

“这个题目很简单啊。”林晓雨说,“答案就是A会猜对,B和C都会猜错。”

“为什么?”孟阳问道。

“因为A看到B和C的数字都大于1,所以他就可以推断出自己的数字一定是1。而B和C看到A猜对了,就知道自己的数字一定不是1。但是他们又不能确定自己的数字是2还是3,所以他们只能随机猜一个。结果就是有一半的概率猜错。”林晓雨解释道。

“你说得对。”孟阳说,“这个题目的答案就是这样。但是李明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个题目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含义和难度。他认为这个题目实际上是一个关于‘罪’和‘惩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