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双重折磨

铁路职工 王常明 5267 字 3天前

常明后颈的伤势极为严重,虽说经过几天的调养,有了些许恢复的迹象,但身体依旧十分虚弱,根本折腾不起。即便如此,众人还是安排了商务车,一路小心翼翼地将他从哈尔滨送往邯郸。

抵达邯郸后,常明顾不上好好休息,便强撑着病体,与肯特和幸子聚在一起,仔细研究整个解救计划。他们反复讨论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可能出现的状况,每一个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常明虽然脸色苍白,但眼神中透着坚定,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全身心地投入到计划的研讨中。

然而,长时间的精力消耗让常明的身体不堪重负。当肯特和幸子离开后,他终于支撑不住,再次病倒了。这一次,病情来得更加凶猛,他整个人虚弱地躺在床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袁丽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她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堆积如山的工作,也顾不上塔莎,立刻动身前往邯郸。在她心中,常明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她日夜兼程,一路马不停蹄,终于赶到了常明的身边。

到了邯郸后,袁丽便与塔莎一起,悉心照顾常明。她们时刻关注着常明的病情变化,为他端茶送水、喂药做饭,无微不至。而此时的公司里,只留下了张洋和常江,他们两人肩负起了公司运营的重任,努力维持着公司的正常运转。

常明的病情却丝毫不见好转的迹象,哪怕已经过了好些时日,每天袁丽和塔莎都守在他床边,按时喂药、悉心照料,可他的体温依旧在低烧边缘徘徊,精神萎靡不振,整个人虚弱得连睁眼的力气都快没了。

值得庆幸的是,他后颈那处严重的伤口,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处理和悉心呵护下,倒是有了令人欣慰的变化。原本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口,开始慢慢愈合,新生的粉嫩肉芽一点点地从周边生长出来,逐渐覆盖住那些可怖的创面,宣告着身体正在努力修复着遭受的重创。

然而,身体的这一点积极反馈,并没有在整体病情上带来明显的改善。常明依旧米水不进,无论袁丽和塔莎怎么耐心劝说,哪怕只是一小勺粥、一口水,他都难以咽下,刚入口就忍不住想要呕吐。营养无法有效补充,身体恢复的速度自然变得极为缓慢,每一点好转都显得异常艰难,让守在一旁的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却又毫无办法,只能满心焦急地期盼着他能尽快好起来。

袁丽坐在常明的病床边,目光紧紧地锁在他那毫无血色的面庞上。看着常明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气息微弱,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艰难地挣扎,她的心里犹如被千万根针扎着,疼得厉害。

曾经,两人经过一番波折后,终于敞开心扉,冰释前嫌,满心欢喜地说好了要复婚。那些甜蜜的憧憬和对未来的规划,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他们甚至一起设想过复婚仪式的场景,讨论着要邀请哪些亲朋好友,想象着重新组建家庭后,一起度过的每一个平凡又幸福的日子。

可如今,命运却再次跟他们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常明这突如其来的重伤和反复不愈的病情,让复婚这件原本充满希望的事,变得遥遥无期。袁丽知道,在常明彻底康复之前,复婚的计划只能被无限期地延长。她的眼神中满是无奈与心疼,轻轻握住常明的手,在心底默默祈祷,希望他能快点好起来,早日实现他们复婚的约定 。

在邯郸的日子里,常明的病情一直不见起色,袁丽和塔莎每日都在忧心忡忡中度过。经过医生反复检查和会诊,大家渐渐意识到,邯郸这家医院的医疗设施比较有限,现有的治疗手段似乎难以对常明的复杂病情起到更为有效的作用。面对如此困境,医生们也面露难色,建议尽快转院,寻求更高级别的医疗救助。

无奈之下,袁丽和众人紧急商议后,决定将常明转院到医疗资源更为丰富、技术更为先进的郑州。转院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忐忑,为了确保常明在途中的安全,医护人员全程陪同,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他,每一个细微的生命体征变化都被密切关注着。

终于抵达郑州后,常明一刻也没有耽搁,被直接转入了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里,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发出滴滴的声响,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袁丽只能隔着那扇冰冷的玻璃门,远远地望着躺在病床上的常明,心中满是担忧与牵挂。她知道,接下来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常明的生死,她只能在心底默默祈祷,希望这里的医疗团队能够妙手回春,让常明尽快脱离危险,恢复健康。

常明深陷昏迷的黑暗中,意识如同漂泊在波涛汹涌海面的孤舟,无法触及坚实的陆地。在这片混沌里,他的脑海中走马灯般浮现出无数奇奇怪怪的梦。

起初,他梦到自己回到了担任扳道工的岁月。呼啸的列车从远处疾驰而来,铁轨上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他站在那熟悉的岗位上,双手紧紧握住道岔扳手,眼神专注地盯着信号灯,那信号灯的每一次闪烁,都如同命运的指示。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割过脸颊,他却浑然不觉,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确保列车安全通过。周围的一切都被火车的轰鸣声和铁轨的震动所掩盖,他独自坚守在这看似平凡却又无比重要的岗位上,汗水从额头滑落,滴在冰冷的地面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场景一转,他又梦见自己成了客运员。眼前是熙熙攘攘的车站大厅,人群如潮水般涌动。他身着整洁的制服,面带微笑,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旅客。一位提着大包小包的老奶奶焦急地向他询问车次信息,他耐心地接过老人手中的车票,仔细查看后,温柔地为老人指明候车地点,并贴心地搀扶着老人走向候车区。周围的旅客们行色匆匆,他却始终保持着那份热忱,不停地穿梭在人群中,解答着各种问题,帮助旅客们解决困难,广播里传来的车次播报声交织在这忙碌的场景中 。

在梦境的混沌中,常明的角色不断变换。突然,他身着笔挺的警服,腰间别着配枪,穿梭在城市的巷弄之间。尖锐的警笛声划破夜空,歹徒的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若隐若现。他猫着腰,眼神犀利如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角落。对讲机里传来队友的声音,他压低声音回应,脚步声轻且急促,每一步都充满了警惕。当发现歹徒的那一刻,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与歹徒展开激烈搏斗,在惊险的较量后,成功将歹徒制服,手铐的咔哒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脆。

还没等他从胜利的喜悦中缓过神,场景瞬间切换到了当兵的岁月。他身姿挺拔地站在哨岗上,头顶是炽热的骄阳,脚下是坚实的土地。他目视远方,眼神坚毅,守护着这片神圣的领土。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和远处训练场上的口号声。他的脊背挺直,汗水湿透了他的军装,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站岗的决心。

随后,他又来到了靶场。眼前是各种重型武器,坦克威风凛凛地停在一旁,炮管直指苍穹;火箭炮整齐排列,散发着令人胆寒的威慑力。他站在一旁,满怀敬畏地看着这些国之重器。教官在一旁讲解着武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他全神贯注地听着,不时提出问题,眼神中满是对这些强大武器的好奇与探索欲。周围是此起彼伏的枪炮声,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味道,他置身其中,感受着军队的强大力量和自己肩负的使命 。

常明在昏迷的梦境中,经历着身份的不断更迭。在一场激烈的抓捕行动后,他又化身哈尔滨市长。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洒下一道道金色的光影。他坐在厚实的真皮座椅上,面前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件,每一份都关乎着城市的发展与民生。他神情专注,手中的钢笔在文件上飞速划过,签署着一个个重要决策。窗外,城市的车水马龙清晰可见,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每一个批示都可能改变无数人的生活。

恍惚间,他又成了铁路局局长。办公室里挂满了铁路线路图,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他紧盯着手中的规划方案,这份关乎铁路交通布局的文件,将决定着未来数年的运输格局。他时而沉思,时而与下属通过电话沟通细节,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和线路规划,在他心中构建出一幅宏伟的铁路发展蓝图。窗外,列车的轰鸣声不时传来,他肩负着保障铁路安全运行、推动铁路建设发展的重任,每一个审批都承载着对铁路事业的深深期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