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坤为何会在这里?原来他自从得到范遥给的那本书之后,竟然发现里面说的竟然都是一些如何能打造武器的技巧,中间对各种材料的讲解甚为奇妙,但是也有好多东西他不能看懂。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还是去找了范遥请教。范遥将其对于材料的认知给他讲述一二,汤坤瞬间犹如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许多东西他都是第一次听说,至于能够显示具体温度的东西更是闻所未闻。汤坤原本就对范遥即为敬仰,见范遥对自己推心置腹,将许多知识讲给自己,便愈加感动。回到营寨,汤隆最终决定离开墨家跟随范遥成就一番大事。汤坤见他心意已决,便也不再强求,只说要他日后不要为虎作伥,扰乱天下,否则墨家必定对其斩尽杀绝。汤隆向父亲叩了三个头,然后收拾东西离开了延安府军营。此后范遥要求制作的那制造‘氨水’‘化肥’的设备,汤坤便为其出了不少力,也学到了此前从未遇到的东西。他见范遥对其丝毫没有隐瞒,各种技术细节都一一指点,汤隆心中暗自决定此生必定不负范遥。
范遥从怀中拿出一卷图纸,上面画着一个车架模样的东西。范遥道:“你回去之后看看能否打造出一个这样的装置?”
汤坤看了看图纸,然后又看了看那地上的炮管,他恍然大悟道:“难道这是要给这火炮装上轮子吗?那可是如虎添翼啊!”
范遥道:“时间不多了,我们要提前积蓄好力量,这些时日就要多辛苦你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北冥军中此刻聚集了近百名孩童,大的有十来岁,小的只有七八岁,他们都是在战乱或者饥荒中失去父母的孤儿。范遥将他们养育了起来,然后挑选一些聪明伶俐的出来,他打算将这批孩童培养成第一批技术人员,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石,否则靠他一人也是分身乏术。范遥一天抽出一个时辰给他们讲述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的科学原理,这些孩子从小都没有受到过教育,因此反倒能够比常人更能接受这些‘离经叛道’的新知识。他们会接受定期的考核,若是合格则能获得赏赐,生活会过得更加优越,若是有贪玩怠慢之人则会被踢出班级。这些孩子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对于饥饿和困苦有着更多的恐惧,因此大多数人都很努力的学习,常常有人秉烛夜读到深夜,他们之间还常常相互探讨这些奇怪的知识。许多年后,他们成为了工业化的中坚力量,也将自己所学又传授了下去。但当有人问他们这些知识是从哪里学来的时候,他们都会闭口不谈,因为在他们心中范遥就如同先知圣人一般,那些他们闻所未闻的知识仿佛是从上天传下来的一般。
—————————————————————————————————————
刚过了新年,阳谷县知县却有了一桩心事。原来他到任已来已有二年半多了,平日里也赚得好些金银,正欲使人送上东京去与亲眷处,让他们在京城中做些打点,这样任期结束也可以安排个富庶的县府去赴任。但是此一去山高路远,路上多有山贼劫匪,却是怕在路上被人劫了去,此行必须要一个有本事的心腹人押运方可。此时武松忽然来见,向他禀报今日县内治安事宜。知县不禁笑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此行还须是此等英雄方可安吾之心。”
他便唤武松到衙内商议道:“我有一个亲戚在东京城里住,欲要送一担礼物去,就捎封书问安则个。只恐途中不好行,须是得你这等英雄好汉方去得。你可休辞辛苦,与我去走一遭,回来我自重重赏你。”
武松应道:“小人得蒙恩相抬举,安敢推故。既蒙差遣,此行必定不负恩相所托。待我回去告别了兄嫂,明日一早便可出发。”知县大喜,留下武松吃了几杯酒才放他离去。当下他便将准备好的财物一一装好,外面用个铁皮箱子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