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局势(六)——俄罗斯

在欧洲的东边,俄罗斯尚未崛起。这个时候的俄罗斯在其他国家心目中的地位,比起后世让人闻风丧胆的“欧洲宪兵”、“欧洲压路机”、“战斗民族”、“灰色牲口”等印象,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斯拉夫人,农奴制,沙皇,蛮夷沐猴而冠;第三罗马,东正教,拜占庭亡国陋规。国力使然。

后世俄罗斯的崛起,伴随着三顶王冠落地。大洪水时代重创并之后三次瓜分灭亡波兰,大北方战争废掉瑞典,前后两百多年多次俄土战争打的奥斯曼江河日下。

只是很可惜,现在的俄罗斯,没把握打赢这三个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并且正遭受着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入侵。

俄罗斯的外交局势整体上总是不大好。弱则举世皆敌,强则仇满天下。当然也有例外,大北方战争和三次瓜分波兰外交就非常成功。

这一方面和宗教有些关系,东正孤儿嘛,也许东正教在别的方面有不少加成,但在外交上基本是负担。更重要的还是另一方面,俄罗斯的吃相,实在是太难看太吓人了,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搞的英法联手劳师远征帮助奥斯曼抗击俄罗斯就很能说明问题。

现在俄罗斯的外交状况,要多惨有多惨,孤立无援,周边国家轮番殴打,只能闷着头向东边的西伯利亚拓荒,还得时刻提防外敌入侵。

至于梦想,应该是有的,但不可能有后世那么大,而且还得先等政权稳定下来。

对于目前外交状况同样窘迫的瑞典,俄罗斯可能还以为会有机会捅刀子,即便现在正应对着共同的敌人。对正处强盛期的波兰,俄罗斯大概不会有太多想法。对尚未衰落且维持着极其辽阔疆域的奥斯曼,俄罗斯也不可能有整吞的想法。克里米亚出海口八字还没一撇,沙皇格勒的野心自然无从谈起,个别人做梦的不算。

真实世界不是游戏,不会有个战争分数,分数够了就想割哪割哪,奥斯曼只要还有一口气,都是不可能让出伊斯坦布尔的。何况以大部分真实战争的进度,打上一百年,分数都不够割君士坦丁堡的。

如果不细分,再排除掉伪政权和外族统治时期,从9世纪的基辅罗斯起一直到1917被二月革命推翻,上千年的历史中,统治俄罗斯的主要就只有两个王朝:留里克王朝和罗曼诺夫王朝。

而1605年,正是王朝更迭的大空位时期,直到1613贵族们推举伊凡四世的亲戚、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开启罗曼诺夫王朝。

1605~1613这段大空位时期算得上是俄罗斯自成立以来数一数二动荡的时期,也是最虚弱的时期之一。

在这期间,波兰两次扶立伪沙皇。1605伪季米特里即位,因采取亲波兰的政策触怒了俄罗斯大贵族被杀,大贵族舒伊斯基即位,号称瓦西里四世。1607年,另一个伪季米特里出现,再次得到波兰的支持。1610年,波兰军队攻占莫斯科,舒伊斯基被杀。波兰入侵者在1612年被俄罗斯贵族们召集的军队驱逐,这一动荡时期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