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英从来没有吃过外卖,但是她经常听张宇昊提起。
什么中午天天吃外卖,晚上下班了不想做饭还是叫外卖。甚至回到家,嫌张红英做的晚饭没滋没味,还要叫外卖。
不过鸭湾村离镇上远,外卖员送过来要四五十分钟。美团的定位又有时候有误差,张宇昊点了外卖还需要去路口等着。所以张宇昊经常抱怨。
听他抱怨多了,张红英就知道有外卖这个东西。
那么现在,张红英的小吃店,限制生意的最大因素,就是人力问题,两个人再怎么努力,一中午只能供应一百多份。而且排队要很久,不少人都等不及排队,宁愿去吃食堂。
左成林说,有二十个人在食堂勤工俭学,就为了吃一顿饭。
但是学校的贫困生肯定不止这些。
如果她能够聘请一下贫困生帮自己送“外卖”呢?
面条煮好了放时间久一点就会沱成一块,口感不好。但是米线基本上不存在这个问题。
那个过桥米线的故事,张红英也听说过。鸡汤上面的油可以给米线保温……
张红英可以提前一个小时先把米线煮出来,有人来的时候,放开水里烫几秒钟就可以出锅。这样窗口接待顾客的时间相当于增加了一小时,能缩短大家等待时间。
还有一个,可以让勤工俭学的学生,去班里征询那些想吃米线又不想排队的同学。
鸡汤用饭盒装,不怕洒。煮好的米线用袋子装,完了把米线放汤里,马上就可以吃。
张红英越想越得意,等她想好整件事怎么操作,米线都只留下一些余温了。
像沈建珍这样挑嘴的人可能会觉得不好吃了,但是张红英觉得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送外卖这事,做得!
就是怕承包食堂窗口的人有意见。
不过如果跟学校沟通好,能帮学校解决那么多贫困生的困难,相信学校也会站自己这头的。
实在不行……就再去求沈新宝牵线吧!
张红英发现,自己也成了给沈新宝添麻烦的预备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