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洛北面前,孙景文也只能忍气吞声。
最终,孙景文在众人的劝解下,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
他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与不甘,但心中却明白,自己真的无力与振洛北抗衡。
这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但孙景文与振洛北之间的恩怨,却似乎并未就此了结。
在秋水镇的一处临时营地中,篝火熊熊燃烧,映照着计武等人坚毅的脸庞。
他们围坐在一起,低声交谈着战后的局势与安排,气氛紧张而严肃。
突然,一名探子匆匆赶来,带来了关于孙景文举动的消息。
探子的话语在营地中回荡,让计武等人的脸上不禁露出了无奈与嘲讽的笑容。
“这个孙景文,还真是会找时机啊。”计武轻轻摇了摇头,语气中充满了不屑,“城中大乱时,他躲得无影无踪,如今战斗结束,他却敢摆出一副官老爷的架子,来找我们的麻烦。”
虞宁闻言,也是一阵冷笑:“哼,他以为自己是谁?振洛北大人岂是他能随意指摘的?这次没让他吃点苦头,还真是便宜他了。”
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对孙景文的举动表示不屑与愤怒。
他们深知,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只有实力与智慧才能决定一切,而孙景文这种只会耍官威、无勇无谋的人,注定无法在这个舞台上立足。
营地中的气氛因孙景文的举动而变得更加热烈,但计武等人很快便恢复了冷静。
他们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待着他们去完成,不能因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而影响了大局。
于是,他们继续商讨着接下来的计划,将孙景文的事情抛诸脑后。
小主,
而孙景文这个名字,也注定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的笑料与谈资。
正当振洛北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内逐渐平稳的局势,心中暗自欣喜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一名斥候匆匆赶来,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北方出现了上万人的西燕大军,正浩浩荡荡地向隍城逼近。
振洛北闻言,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地望向北方。
然而,由于大军来自他的视线盲区——北门,他无法直接看到敌人的身影。
但斥候带来的消息却不容置疑,上万人的西燕军队已经兵临城下。
“于明达!”振洛北迅速召集了身边的将领于明达,准备商讨应对之策,“你看这西燕大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在我看来,他们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机会。”
于明达闻言,心中不禁有些疑惑。
他望着振洛北,等待着他的进一步解释。
“你想想看,”振洛北继续说道,“西燕的人口虽然多达八百万,但其中能修炼成修士的却寥寥无几。即便是理论上,他们应该拥有数万修士,但由于内乱不断,真正能够进入炼气后期的人都非常少。更不用说筑基修士了,那更是凤毛麟角。经过这几年的战事,能上战场的筑基修士更是不足百人。而如今,他们已经在隍城方向上投入了近乎极限的修士力量,几乎是将所有能派上用场的修士都派了出来。”
于明达闻言,心中不禁恍然大悟。他望着振洛北,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将军所言极是,”于明达附和道,“这西燕大军虽然人数众多,但缺乏修士的支撑,其战斗力也大打折扣。而我们城内至少还有五千精兵,足以应对他们的进攻。”
然而,振洛北却并未因此放松警惕。
他深知,这场战斗远未结束。他望着远方那黑压压的敌军,心中充满了忧虑。
“只是,这援军何时能到达呢?”振洛北喃喃自语道。
他知道,只有援军的到来,才能真正解除隍城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