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当断则断

宋桓帝 温毅阳 1560 字 11天前

怀疑总归是怀疑,无凭无据的,赵桓也没必要非得把屎盆子扣在秦桧头上,尽管据他所知,现如今金军阵营里除了那位机深、力鸷、情不可测、愿欲日进的阴谋家之外,似乎没有人能将当前战场局势和双方最高决策者的心思琢磨得如此明白透彻。

与人斗其乐无穷,甭管是谁,既然人家已经划出道来,那就见招拆招吧。

“来人啊,传朕旨意,宣召种师道、李纲、何灌三人,速来御前廷议军国大事!”

“启奏官家,诸公正于屋外廊下候旨……”

啊,说曹操,曹操到?

其实没那么巧的事儿,早在萧三宝奴与皇帝面对面单独对谈之际,他们三人便在小内官儿的指引下悄悄溜入正堂左右的廊屋里了。

并非故意跑过来偷听墙根儿,而是事关重大,谁都不敢掉以轻心,与其呆在自家寝居之所坐卧不宁,还不如直接在御前蹲守消息来得踏实。

“燕居在外,一切从简,诸公不必拘于常礼,坐下来议事吧!”

内侍小黄门不知从哪儿搬来几个矮腿坐墩,赵桓看着他们扭扭捏捏地在上面一一就座之后,这才笑着说道:“朕这次之所以避开诸公,单独接见外蕃使节,无非是想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以便探出对方真正的和谈底线。如今已知其大致策略,不过是先礼后兵而已。”

还别说,就为这么个小事儿,李纲的确心里有些疙瘩,以为两人私下有什么秘密交易,此刻听皇帝三言两语这么一解释,当即便释怀了,随之而来的说话语气,听起来也更加谦和顺耳:“敢问陛下,何为先礼后兵?”

“所谓先礼后兵,无非是先将杨可胜送回来表示和谈诚意,然后趁机提出来几个条具事项。这第一条就是要遣返阇母,算是交换俘虏,其二便是要朕传檄河北兵马,退出黎阳境内,给金军让出一条道来,如若不然,他们定会破釜沉舟,挥戈东进,誓与我师拼个鱼死网破……”

赵桓简明扼要地将萧三宝奴方才的意思讲说了一遍,临了又补充道:“斡离不信誓旦旦,说是只要我河北兵马撤离黎阳境内,他即刻将三镇割地诏书完璧归赵。另外还说,大金兵马浮舟济师之后,自会将留滞营中的亲王宰臣礼送回国。”

“陛下!”

深感事关重大,皇帝话音甫一落地,李纲直言不讳的老毛病又犯了,当即不顾身份,不顾场合,霍地站起身来抗声而言道:

“什么先礼后兵?虏人分明是想用计诈我,陛下万万不可轻信其言!我河北兵马一旦移足它地,虏寇必会遣派敢死之士抢占北岸渡口,届时后路畅通无阻,斡离不若是背信弃义,不肯遣返亲王宰臣回国,归还三镇割地诏书,我将奈之若何?”

这番慷慨陈词可谓掷地有声,甚至还有点咄咄逼人的气势。何灌与他比邻而坐,感受最为强烈,却在不知不觉中攥紧了青筋暴露的老拳,就连一向喜欢装聋作哑的老种经略相公听了这一席话,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此事尚未最终定议,李卿莫要如此操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