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御驾亲征

宋桓帝 温毅阳 1683 字 11天前

“你即刻乔装出城,悄悄找到敢战军统制范琼范宝臣,传朕口谕,令其今晚戌时末入宫觐见。”

赵桓俯耳交待完具体任务之后,又煞有介事地叮嘱他道:“切记,此事万万不可让第三者知晓!”

邓述大概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内廷机密情事,兴奋倒在其次,最主要是紧张,鼻尖上都沁出大滴大滴的汗珠来了,嘴里一个劲地向官家承诺,就算脑袋掉了也要誓死保守秘密。

片刻之后,赵桓望着他急趋而去的婀娜背影,缓缓吁出一口长气,从此刻起,将计就计的反间之战就正式拉开了序幕……

“陛下!”

听到小黄门通禀之后,李纲快步走进福宁殿东暖阁里,在躬身行礼的同时便言辞恳切地说道:“微臣有下情禀奏。”

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居然能让李大忠臣如此沉不住气?

赵桓从李纲神色紧绷的方面大脸上看得出来,他对此事极为重视。

李纲肃言正色道:“现如今勤王兵马已经云集京师城下,粗略而计可达十二三万之多。乌合之众,四分五裂,乃是兵家之大忌,当下惟有节制归一,方能克敌制胜。”

赵桓点了点头:“依卿之见,勤王军当归何人统辖?”

李纲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色,心里怎么想的嘴里就怎么说:“微臣不才,愿奉旨节制诸道兵马。”

“你?”

赵桓本以为他会举荐种师道,绝没想到会是毛遂自荐。什么大权都想一肩挑了,这也太不自量力了吧?

不要以为守御城池时打了一场胜仗,就可以胜任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要知道,统军野战与督师守御在军事指挥层面完全不是一回事儿,纸上谈兵根本行不通!

历史上的李纲不是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教训。

据史料记载,靖康元年五月,时任宰执大臣的李纲被主和派排挤下野,出任河北河东宣抚使,统领两万兵马去解太原之围。

然而走到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便行进不下去了,千头万绪理不清楚,稀里糊涂地混了四个月后被朝廷一捋到底,先是安置到建昌军,再贬到夔州谪居。

小主,

“李卿拳拳报国之心,溢于言表,朕岂有不知之理?”

眼下李纲要求节制包括种师道、姚平仲等人在内的诸道兵马,虽说有揽权之嫌,但人家赤胆忠诚,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是以绝对不可以打消积极性,只能循循开导,慢慢做通思想工作:

“李卿可能有所不知,自虏人兵临城下以来,朕一直在贯彻以和为表、以守为里、以战为核的既定战略,如今已经到了付诸实施的关键时刻,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还望李卿体谅朕的苦心啊。”

李纲被皇帝发自肺腑的一席话给说懵了,呆怔了半晌才低着头嗫嚅道:“微臣鲁钝,未解陛下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