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元年,壬午正月初一日早朝,荷蒙崇宁皇帝,御赐擎天宝砚一方,御笔亲题五言律诗一首,刻于砚荫云:
驷马功勋戴,名留御礼乡。体全仁者寿,日有自傅扬。石眼明星朗,池心洗日光。文房一铁砚,中正外端方。
今岁蔡京再为内阁首辅时,陈显弹劾说:“蔡京奸足以惑众,辨足以饰非,巧足以移夺人主的视听,力足以颠倒天下是非。”
崇宁帝心下不喜,勉强未贬其官。但朝堂上下为北伐大动员之际,陈显又言称国库已无余钱实无力支撑国战,这真是头铁啊。
常佶大怒,乃贬陈显知越州,令侯蒙接掌户部。但侯蒙以有疾缠身不受,遂由户部侍郎黄潜善权户部尚书事。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徙知襄邑县,擢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
崇宁星变求言,蒙疏十事,曰去冗官,容谏臣,明嫡庶,别贤否,绝幸冀,戒滥恩,宽疲民,节妄费,戚里毋预事,阉寺毋假权。皇帝听纳,有大用意。迁侍御史。
后迁刑部尚书,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母丧,服除,归故官,遂同知枢密院。进尚书左丞、中书侍郎。先是,御史中丞蔡薿诋张商英私事甚力,有旨令廷辨。蒙曰:“商英虽有罪,宰相也;蔡薿虽言官,从臣也。使之廷辨,岂不伤国体乎?”帝以为然。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小主,
他敢直言蔡京心术不正,自是直臣,此次不受户部尚书,一者确是有病在身,更重要的原因是不敢接这烫手山芋。
黄潜善则是被幸福狠狠地撞了一下腰,欣喜若狂,以为就此踏上康庄大道也,正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北伐征燕,收复燕云十六州,能适逢其会参与其中,一旦功成便可青史留名也。且皇帝亲自点将,自己若能圆满完成旨命,既是为国效力更是为君分忧哪……
国库空馈、户部无银确是事实,但可以变通的嘛,身为一部堂官,朝廷大司徒,做的不就是为君分忧解难之事吗?无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黄“尚书”新官上任三把火,绞尽脑汁、殚精竭虑的想着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集粮草军费。
驻军的供有固定供应线,在运输成本上是固定的。而出兵作战,需要临时建立补给线,如果是在境内行军还好,州县仓库可以作为补给节点;如果在境外,就要以最后的补给节点作为起点。补给距离达到五百里,则一兵需要三人来供给,而这三人也是要吃饭的,这个数量会随着补给线的拉长而倍数增加。这也就是作战军粮消耗大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