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特殊的阁学士职名,简称“阁职”。有学士、直学士、待制和直阁四级。本朝制度,每一位皇帝去世后,必敕建一阁,以奉藏先帝遗留的文物。例如龙图阁,就奉藏着“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书籍、世谱”。其后,又建有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及南宋的焕章、华文、宝谟、宝章、显文等阁。
诸阁学士之外,尚有一枢密直学士(后改述古殿直学士),亦是贴职,其班位在龙图阁直学士之上。
显而易见的是,一旦常桓即位,耿南仲可就要一飞冲天了。
这不,张邦昌偷偷瞥了耿南仲几眼,眼神中满满的羡慕哪。
“今日过来,随便瞧瞧,张大人切莫惊动他人。”常桓慢悠悠地走着,后面二人亦步亦趋的跟随着。
国之储君哪,常桓乃是当今圣上的长子,初名常亶,崇宁帝登基后便连封儿女,常桓初封韩国公,再晋爵京兆郡王,崇宁二年晋爵定王,崇宁三年立为太子。
其实,崇宁帝更加喜欢三子赵楷,因为常楷“性极嗜画,颇多储积。善画花鸟,极为精致。又善墨花,但用墨粗欠生动耳。”
小主,
可见,崇宁帝与常楷,父子间更有共同语言。
不仅如此,常楷还是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崇宁二年,他瞒着皇帝,化名去参加了科举考试。皇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的文采所打动,最后钦点其为状元。后来赵楷将实情告诉父亲,皇帝非但没有怪他胡闹,反而为这个儿子感到骄傲。
不过皇子参加科举,同时还中了状元,始终不合规矩。要是让别人知道了,恐怕还会说有内幕,因此崇宁帝就将当年的榜眼,提升为了状元。经过这一次事件,常佶更加对这个儿子另眼相待。
既然常佶如此喜爱赵楷,那他为何没考虑立常楷为太子呢?
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因素。
第一、常桓才是嫡长子。常楷虽然深得崇宁帝喜爱,可他是皇三子,生母又是懿肃贵妃王氏。也就是说,常楷既不是长子,更不是嫡子,他继位的可能性很小。再说常桓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继位是在情理之中,只要他没犯什么大错,皇帝找不到任何废长立幼的理由。
第二、常楷没想过夺位。一来他知道自己身份,是无法和正统的常桓相比;二来他一生喜好文学,对政治上的事没有兴趣,也不在乎功名利禄,这点从他中状元之后,马上就向崇宁帝坦白,就可以看出来;三来举世皆知常楷是个正直的人,绝不会去和哥哥争抢东西。
第三、常佶没想过传位给他。常桓是嫡长子,继位是理所应当的,只要他没犯大错,崇宁帝不会改立太子。而常桓一直老老实实的,表现的极是规矩。
虽然当今圣上龙体安康,在龙椅坐个十几二十年不成问题,可只要常桓表现的一如既往的低调,那大宝之位早晚只会归属于他,岂能不好生侍奉着?
说是随便瞧瞧,常桓果真是随意走了走,待走到一间值房前,停下了脚步,透过窗往里头望了望,问张邦昌道:“屋里可是大定最年轻的状元冯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