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谓五行水气而生的灾祸。五行中水为黑色,故称“黑眚”。
黑眚又指似妖非妖、似气非气、预兆灾祸的怪物。
五行中水生变,对应五事则有“听之不聪”,产生“黑眚黑祥”。《汉书·五行志》曰:“水色黑,故有黑眚黑祥。”
古人信奉“天人合一”,认为阴阳五行如果运行顺畅,那反应到人的世界中便会风调雨顺,政通人和。
反之,则五行失调,君主昏聩,人间也会衍生出各种灾变和反常现象。阴阳五行与人互相影响,人们应该敬畏上苍,时刻自省改过,使气运正常运转。
“黑眚”是由五行中的水所引发的反常事物。最开始的时候,它只是一个抽象化的东西,常常被臣子用来警醒君主,注重修德爱民。但到了汉末,“黑眚”开始具体化,成为一种奇异妖邪的代名词。
汉灵帝刘宏继位后,宦官专权,朝政腐败不堪,而灵帝不思振奋,反而沉迷于酒色之中无法自拔。上梁不正下梁歪,朝堂与敌方的道德都下滑到了很低的程度,而百姓们更是苦不堪言。在这混乱的时代,妖物黑眚如期而至。
光和元年,有怪物在黑气笼罩下降落在温德殿中。这怪物身长十余丈,形似龙。没人知道这是何物。
朝中官员认为这是妖气所化的黑眚,是上天对人间的统治者有所不满。也不知何时,神秘的黑眚就消失了,而天子刘宏,依旧荒淫无度。终于导致了黄巾起义的爆发,而东汉王朝也走向了覆灭。
这次事件被记载于《东观汉记》中,是黑眚以具体形象出现的首次记载。
《晋书·五行志》有“黑眚黑祥”三例:
其一,孝怀帝永嘉五年十二月,黑气四塞,近黑祥也。帝寻沦陷,王室丘墟,是其应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二,愍帝建兴二年正月己已朔,黑雾着人如墨,连夜,五日乃止,此近黑祥也。其四年,帝降刘曜。
其三,元帝永昌元年十月,京师大雾,黑气蔽天,日月无光。十一月,帝崩。
《魏书·灵征志上》有三例:
其一,世祖始光二年正月甲寅夜,天东南有黑气,广一丈,长十丈。占有兵。二月,慕容渴悉邻反于北平。
其二,显祖皇兴三年正月,河济起黑云,广数里,掩东阳城上,昏暗如夜。既而东阳城溃。
其三,世宗景明三年九月己卯,黑气四塞。甲辰,扬州破萧衍将张嚣之,斩级二千。
从汉末开始,历朝历代都有黑眚的记载,而其形状也千奇百怪。有时候是一团黑气,有时候则是飘在天空的圆盘,而这些异象都被史书统称为“黑眚”。它们出现后,往往会伴随着战争与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