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树大猢狲多,树倒猢狲散,这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座主对门生,是提携和保护;门生对座主,是依附和顺从。
这么说吧,一般能担当主考官(或总裁官)大多都是常经宦海,身居高位之人,担任考官之后,所有录取的进士(举人)一般均要对于主考官执弟子礼,而主考官亦要将新进的进士看作自己的门生而加以教导,提携。日后自己培养的门人在自己的任职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势力团体,至少也能在遇到变故或者失势(或致仕)以后门生能为自己说话,不至于被清算。大致上座主和门生们的关系是一种互利共惠的关系。座主、门生既是施恩与报恩关系,又构成利益共同体,并在彼此互动中得以维系和发展。
“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前一则说的是大昌宰相杜审权在主持贡举时,录取了一个名叫卢处权的考生,因为二人名字中都有一个“权”字,所以,被时人戏称为“座主审权,门生处权,可谓权不失权”。
后一则说的是崔沆与崔瀣的故事,这次的主考官是大昌的另一位宰相崔沆,应试考生为崔瀣,结果是崔瀣被崔沆录取了,高中进士。因二人名字中分别人“沆”与“瀣”,所以,人们在议论这件事时,又拿二人的名字开起了玩笑:“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本来这是一句玩笑话,并不含贬义,崔沆、崔瀣也不存在营私舞弊的情况。
但现而今可绝非如此,正所谓是“座师门生一条心,打断骨头连着筋”,自打乡(会)试过关始,门生便与座(房)师捆绑到了一起,想脱离师生关系那是连窗都没有,除非你不想在仕(士)途(林)混了。
“师之所存,道之所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道尊严不可违也。
只要他黄潜善举荐冯过为进士,自此利益相关断弃不了,他冯改之再有能耐,还得尊自己一声“恩师”不是?
可问题在于,黄潜善翻遍了试卷,也没找到“玄字三号”的卷子,莫非在另一位同考官那里?
他那个急啊,像有千万只蚂蚁在心头爬来爬去的,个中滋味难以言表。
另一位同考官显然是淡定多了,按部就班的审着卷子,脸上瞧不出任何异样,似乎只是一台阅卷机器,周而复始的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黄潜善向那边瞄了几眼,斟了一盅茶踱了过去:“XX兄,喝茶……”
那位愕然抬头:“茂和兄,不敢当,不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