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惟吾德馨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674 字 11天前

“此字生动变化,又曲尽其妙,笔势有来有往、有去有回,在回环往复和连绵不绝中体现万千变化和韵满气贯,妙啊。”

“书法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须有用笔如太阿割截之意,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正所谓以印印泥,如锥画沙是也。”

“予观此书,无不笔精墨妙,用笔虚灵变化,点画游走流动,无丝毫刻板紧张之感。作书须提得起笔,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起笔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此笔法深得其味也。”

“用墨须使之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秾肥,肥则大恶道矣。此字淡润用墨已运用得出神入化。笔画间的起止、转折、映带和叠加等细微动作都清晰可见,如见其挥运之时”,非但淡不伤神,反觉墨气生动、神采焕然,这种控墨能力余不及多矣。”

嗯,这是夸书法的,以上。

“志存高远,勤修立身之美德。‘惟吾德馨’既是此文主旨,亦是为人处世的根本要求,立身做人,仁为首,德为先,勤修德养德……”

“鞠躬尽瘁,思谋万民之福祉。历代名人贤士皆对个人品格德操的完善与修养很注重,如晋之陶渊明豁达乐观,无穷达之念,无贵贱之忧,无生死之虑,‘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品格被后人广为传颂,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即此写照。”

“此文短短八十一字,借赞美陋室抒写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文章篇幅极短,格局却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起以山水喻引,则来不突;末引古结,则去不尽,中间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层次。末引‘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着迹,尤见其巧处。”

此乃赞文章的,以上。

但,这等好字美文,显然不可能出自常伷之手,世子殿下绝无此等段位。当然,看破不说破,人人机智,可劲吹捧便是了。世子爷既当众拿出这幅字帖,自然是极欣赏看重的,拼命褒赞不会有错。

果然,常伷笑眯眯的一指冯过:“此乃改之大作,字好,文好,吾心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