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作为白话小说体,写的又是市井阶层的故事,艺术水平固然有限,但是你想象一下在茶楼酒肆,酒酣茶淡,听说书人来一段有头有尾,跌宕起伏的故事,那得多爽啊?
而且贵在真实,读唐宋八大家,诗词歌赋,都是凌空就虚的情怀,但是三言二拍,那就是生活。那个时代的人衣着饮食,所思所想,嬉笑怒骂,栩栩如生。读金瓶梅也是这种感觉,清明上河图的市井喧嚣扑面而来。
作为文章搬运工,冯过自是有选择性的抄袭。譬如这《三言二拍》,他就不准备全盘搬来。之所以想到此书集,是因为应素白之故。
这应素白自幼家境贫寒,却是自具江南女子的气质,肤白如凝脂,五官细致柔和,温婉恬静若幽兰……嗯,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好了,文青梦就此打住。
因家境之故,应素白七岁被卖入青楼。年幼便有美人胚子样貌的她天姿聪颖,短短数年时间便掌握了琴棋书画、诗词歌舞这等“傍身之技”。
十五岁她惊艳登台,瞬即受到追捧。除却精擅琵琶、筝、洞箫等乐曲,伊不仅精通昆曲、黄梅戏,且有一门在目前信州青楼界独一无二的绝技——“弋阳腔”。
楚末定初,南方地区兴起了一种汉族戏曲剧种——“南戏”,乃是以宾白和曲牌联套相结合、以歌舞故事为主体的早期戏剧表现形式。南戏产生后,很快向南北流布。
南戏以曲牌连缀的形式讲述长篇故事,综合了当时众多的艺术形式,诸如楚杂剧、傀儡戏、歌舞大曲、唱赚以及诸宫调等。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此时称为“传奇”。
南戏经信江传入江西,在弋阳地区结合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英宗时期孕育出一种新的地方声腔——“弋阳腔”。弋阳腔的唱腔结构采用曲牌联套体,形成极富特点的“徒歌、帮腔”演唱方式,角色分为小生、正生、老生、二花、三花、小旦、正旦、老旦等行。
应素白,可唱小生,又可唱小旦,还能客串老生、老旦,简直是行中的“十项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