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四,天恩浩荡
“很好。”袁祎之满意地点点头,赞许道:“我儿干得不错,辛苦了。”
袁良很少听到父亲这般直面夸奖,脸上微微动容。
他抬头看着父亲花白的须发,眼眶微微发红。
袁祎之盯着墙上的地图,背对着袁良问道:“阻船桩打了多长?”
袁良轻轻呼了口气说道:“二十余里。
他们想要将这些木桩拔完,将河道清理出来,起码需要两个月。
到那个时候,我们大局已定,再挥师西进,将它们围歼在巴陵境内。”
“如此便好。”袁祎之说道:“你出的这个主意确实不错,他林玄与司马卓费了这么大的功夫,打造了那么多战船,此计一出,那些通通成了摆设。”
袁良哪里受过父亲这般夸赞,心脏咚咚狂跳,原本苍白的脸也变得红润起来。
袁祎之盯着地图,思索良久。
袁良站在他的身后,挺身而立。
袁祎之轻轻呼了口气,回身,坐在了胡床之上。
看着下手一帮将士,轻声说道:“到时候了,我们动手。”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一众将士激动不已,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深秋已至,整个江南陷入一片阴寒。
萧瑟的建康城内,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
阴冷的宫城,天上阴云密布,似晴非晴,似雨非雨。
昏暗的养心殿里,司马卓裹着胡毯,蜷缩在龙椅之上,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
在这些奏章里,他发现一本奇特的地方上书。
满篇不说一件正事,竟是些胡言乱语。
说大晋连年兵祸,天灾不断。
他夜观天象,荧惑守心,紫微隐于太微,这是天要易主的迹象。
请天子加封袁祎之为大将军,并加九锡,以顺天时。
司马卓将那封奏章合起来,轻轻放在一边。
喝多了写的奏章吧,等我回头再收拾你。
他继续批阅了一会儿,又从中找出一本,与之前那人说着同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