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战利品运往山东

然而。

他的愤怒之下。

却隐藏着深深的无奈。

宝山只听威远公不听朝廷。

这早已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他又何尝不想将宝山召回。

将财宝收入囊中。

重振大明的雄风?

但他明白。

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他扫视着朝堂上这些义愤填膺的大臣们。

心中不禁暗忖:“一群废物!

平日里争权夺利。

如今遇到事情。

只知道在这里弹劾。

却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这宝山岂是轻易就能召回的?

他们却哪壶不开提哪壶。

当真是愚蠢至极!”

崇祯皇帝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与失望。

他深知这些大臣们大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这朝堂上表演。

真正为大明社稷着想的又有几人?

在这看似忠诚的弹劾声背后。

他仿佛看到了每个人心中的私欲与贪婪。

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孤独与悲凉。

此时的朝堂之上。

气氛愈发紧张。

弹劾宝山的声音此起彼伏。

众人皆沉浸在对宝山的声讨之中。

却不知这一场由财宝引发的风波。

将会给大明的未来带来怎样的变数……

也许。

这将成为崇祯皇帝与朝臣们之间产生间隙的导火索。

使得原本就摇摇欲坠的朝廷内部更加分崩离析。

也许。

这会是大明走向衰落的一个加速剂。

让本已艰难的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又或许。

这将成为崇祯皇帝重新审视朝廷权力结构、试图改革的一个契机。

尽管这希望渺茫得如同风中残烛。

但也可能是这黑暗局势中唯一的一丝曙光。

崇祯皇帝强忍着内心的愤怒与无奈。

深吸一口气。

缓缓开口道:“众卿家所言。

朕已知晓。

此事需从长计议。

切不可轻举妄动。

宝山之事。

朕自有定夺。”

崇祯皇帝在那庄严肃穆却又弥漫着焦虑气息的朝堂之上。

眉头紧锁。

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与无奈。

他深知辽东局势犹如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

每一步都关乎着大明的生死存亡。

当他下达让洪承畴即刻启程前往沈阳支持事务的旨意时。

犹豫了一下。

随后压低声音补充道:“顺带看看那里还有没有剩下的金银财宝。

看看还能不能搜刮点出来。

以解朝廷的燃眉之急。”

这话语中虽带着几分窘迫与急切。

却也反映出大明此刻财政的捉襟见肘。

洪承畴跪在地上。

听到这道旨意。

心中微微一震。

他明白皇帝此举实属无奈。

但在这战乱之际搜刮财宝。

无疑是一项棘手的任务。

一方面。

要在宝山势力的眼皮底下探寻财宝。

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冲突。

另一方面。

若真的寻得财宝。

如何处置才能既满足皇帝的期望。

又不致让局势更加混乱。

这都需要他细细思量。

然而。

君命难违。

他只得领命谢恩。

心中暗自谋划着这一趟沈阳之行该如何行事。

才能在这复杂的局面中寻得一丝转机。

不负皇帝的重托。

同时也不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