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托来营造假象,只能是一时的。
顾晚晚见过太多的店铺,开业第一天找了一堆人来排队,热热闹闹两天半,然后凉的不能再凉,几个月后挺不住,关门大吉。
这种营销方式,其实也不算什么大毛病,更像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对了是加分项,用错了将会是反噬。
“峰哥,你说咱们给一家少送点货,怎么样?一次就十罐,二十罐。不多,小卖店没回销售压力,不压货。他们回本快,还还有钱继续进货。”
刚才,顾晚晚也接到了两个想要进货的电话一开口就是200罐。
200罐,光进货就要700块钱。
一次拿出这么多钱进货,一旦不能及时回本,势必会引出很多麻烦。
“媳妇,你说的太对了。”秦峰一听,马上反应过来。
媳妇说的好像每次只送十罐二十罐的很麻烦,其实反而会让小卖店老板更加渴望他们的奶茶粉。
想通了这些门门道道的秦峰立刻拿起电话,给谢辉打了过去。
“峰哥,这是不是太少了?”谢辉以为峰峰会有别的办法,没想到是减少配货。
电话里,秦峰不方便解释,“不少,记住,要是还有人问为什么秃子叔只进20罐,你就说厂里现在送不过来货,没家最多进20罐。
还有,再找人拍一天的队就行,我再给报社打电话,做个宣传,然后你就撤。”
秦峰交代完,又联系了玉湖报社的周总编。
写个小豆腐块的报道,对于周总编来说,那再简单不过。
只要能在他们报纸上刊登广告,报社所有人的奖金只多不少。
“周总编,就写一篇小报道,过几天有空了我去看您。”
秦峰肯定不是空着手去,就是想告诉对方好处少不了。
“没问题,秦厂长,这都是小事。我明早就让记者去,好好写一篇报道。”
周总编都笑开了花,老唐说的没错,哪家报社要是搭上“百乐”,广告部门的业务就来了,而且其他厂子也会跟风来做广告。
安排完一切的秦峰,这才舒了一口。
第二天,谢辉安排好人继续排队,五十来人的队伍,只有前面十几人买到了奶茶粉,后面人还不肯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