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齐欲伐燕

新楚 佩奇倒打一耙 1095 字 3天前

其实田婴也只是转述给齐王听,真正提出伐燕策略的其实是他的儿子田文。只不过田婴将此谋划据为己有,于齐王面前请功了。

北上谋燕,是齐国君臣一直以来的共识。

自天下诸侯称战国,天下局势陡然紧张,诸侯们为防备各方威胁,在防御上做足了功夫,其中之一便是修筑长城。在齐鲁边境上修筑了西到济水,东到黄海的齐长城。而西北方向的河、济两水是护卫齐国核心地区的主要防线。不过仅有河、济和长城并不足以让齐人高枕无忧,特别是当齐国慢慢向外扩张之后,为了稳定控制扩张区域,“五都制”便应势而生。

齐国最核心的区域是济水以东、齐长城北侧的平原地带,这里也是齐国立都之地。临淄理所当然成为这片核心之地的核心。

由此向东是另外一片核心区域:胶东丘陵区。这里原本是莱夷的栖身地,对于齐国来说,胶东丘陵所提供的主要是农产品以外的物资,比如盐、铁;再有就是提供了优良的港口,让齐国额外拥有了海上的地缘优势。对于这片地理复杂,又有海洋、资源优势的区域,齐国也需要设立一个副中心来加强控制,这个副中心便是即墨邑。

除此之外,随着齐国的对外扩张,齐国在河济平原、沂沭河谷、泰沂山脉腹地都已经扩张出稳定的外围地区了。如果齐国希望稳定的控制上述三个区域的话,就必须也要这三个地区设立三个副中心。这三个副中心分别是北方的高唐、南方的莒以及齐鲁边境的平陆。

高唐邑正处在东、西“河济平原”的交汇处,并且靠近黄河。它不仅是整个河济平原的地缘中心,亦能为齐国向河北平原的扩张提供有力的支撑。齐国灭莒之后,选择将副中心设在此,不仅有利于控制莒国故地,更能幅射整个沂沭河谷,将楚人挡在“下邳”之南的区域。

临缁、即墨、高唐、莒、平陆,被称之为“五都”,也成为齐国控制五大核心区域的重要保障。不过这个“都”并不完全等同于现在首都的意义。更应该被定位为各核心区域的“地缘中心。战国时期战事频繁,因此齐国的“五都”都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从这个意义上看,五都之分,更象是后世的军区划分,或者说整个齐国被划分为五大军区了。不过后世的军区并不涉及行政权,而齐国的“五都”,是有军政合一性质的,从这点上看,又象是唐时的“藩镇”。

五都之后,齐国再要扩张便面临着抉择。南下、北上亦或是西进?

齐王与臣僚们以为,齐、楚之间必须要有缓冲,这缓冲便是已经被齐国刻意留下来的鲁国以及泗上十二诸侯。而琅琊也是为牵制楚国而留下来的,否则楚越江淮之战后,越国实际上已经被楚国一分为二,齐国大可以趁机夺取琅琊。在秦国强势的情况喜爱,齐国还不想与楚国起冲突,是以齐国向南扩张不是一个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