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官制构划

新楚 佩奇倒打一耙 1140 字 13天前

熊槐也不卖关子,“寡人之大计,旨在提升国府及地方办事成效,须得改革官制!”

“改革官制?”田忌不解,商君变法连贵族继承之权都打破了,也没见秦国贵族掀起多大的反抗浪潮,就算有那也是在秦孝公死后,跟商鞅有仇的当今秦王才借故处死了他,“大王,卫鞅变法不可谓不彻底,秦国却也未曾因法而大乱,大王是否过过虑了?”

熊槐摇摇头,“秦国与楚国的情形大不相同,不可相提并论。秦国当时被正值巅峰的魏国压迫地行将崩溃,秦国国内的贵族迫于生存压力,只好破釜沉舟,接受了卫鞅变法,即便如此,在秦孝公死后,秦国国内的反对势力还是对商鞅发起了反击,其情形跟悼王当年一样,而结果却是天壤之别。子期知道这其中的区别吗?”

田忌略一思索,回道:“回大王,商君虽死,秦国变法却未中断;悼王吴起身后,楚国重又回归旧制。”

“子期看得清楚,不妨再往下说说看?”

“商君变法二十载,秦国贵族已被极大地削弱,且其重臣也多关东之人,故其权力集于秦王,只要秦王愿意,便可持续变法。而楚国则不同,悼王变法仅数载而已,变法并未深入骨髓,尚未触及权贵根本,悼王继任者便不能坚持变法或者无力对抗权贵,只好夭折变法,以致今日之尾大不掉之势。天幸大王继承悼王之志,而又青出于蓝,臣认为大王定可一举扭转楚国颓势!臣知大王是打算削弱封君以及贵族的,包括三氏。臣以为待府兵制推行完成,全国兵权都掌控在大王手中之后再行削弱封君权贵,最后改革官制,应该是水到渠成的。纵有三两杂鱼,也翻不起甚浪花。”

“子期说得有理!寡人亦有此打算,只是总怕触动太多人的利益,若是举朝文武反对,亦或者对寡人阳奉阴违,对寡人来说都是失败的。”

“大王欲打算如何改革官制?”

“寡人也只是有一个初步之构划,想来也不完善,子期帮寡人参谋一二。首先,凡高效之体制,做事者多,管人者少,故无论中央亦或州郡县,椽吏须多,官员要少。其次高效之体制,分工要明确,政、兵、财、户、吏、工,应各司其职。”

在下而言,须做事者多;在上而言,令尹当为楚国之政治领袖,总领全国政务,而非楚王,楚王乃楚国统一之标志,其为一国之主,令尹向楚王负责。

当然,目前来说,让楚王让权于令尹并不适宜,所以这一点熊槐也没有说,也不能做。这是以后的事,必须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