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书籍预定

新楚 佩奇倒打一耙 1162 字 13天前

他双手捧着剑匣,躬身道:“郑兄请恕先前无礼之罪,在下愿将工布剑奉上,分文不收。”

郑康心下冷笑,脸上却热情依旧,“哎呀,韩兄说得哪里话,在下虽有意名剑,却也不会白要,若是韩兄对纸与书籍感兴趣,他日来楚国郢都找我便是,在下可保证优先供应给韩兄你!”

韩氏商贾登时眉开眼笑,心满意足地离去。

一个人回到客房,就着清茶,郑康独自乐呵了半天,直到天色将明时方才沉沉睡去。

郑康在大梁又待了三天。这三天里,用提前准备好的纸张与书籍打开了不少大梁王族权贵的大门,一时之间在大梁成了风云人物。

三天后,郑康在大梁权贵们依依不舍之下,满载着一千多金踏上回了郢都的路。

八月底,郑康回到了郢都。郢都也与往日有些不同,城内随处可见外国人,看服饰年龄多是年轻的士子。城内的酒肆热闹非凡,酒店也早已经人满为患。

找来家老一问才知,位于郢都郊外的军事学院和百家学院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已经落成,下月中大王会亲临两个学院举行开院仪式,国内各大贵族的子弟以及各国游学士子已经准备好入学。只是讲师有所欠缺,许多规划中的学派因为没有合格的讲师只好暂时空着。

郑氏因为郑袖的缘故也有三名年轻子弟有入学的资格,郑康对这三名嫡系子弟非常看重,要知道凡是能入学两大学院的学子非富即贵。单看楚国的话,以三氏为首的贵族便占了几乎半数的名额,日后这些学子便是楚国权利阶层的主力,像郑氏这般欲成为楚国权贵圈子一员的家族来说,怎么错过这样的机会?

他当即叫来了三名孙子辈的子弟训诫了一顿。

三名子弟两男一女,之所以选择了这个名为郑雅的女子,不是说郑康自己有多喜爱她,实在是因为除了郑袖,就数郑雅在族内最有姿色。当然了,郑雅琴棋书画也多有涉猎,算得上一个大家闺秀。

联姻,是攀交三氏这样大家族的最好办法。

而且,大王本身也鼓励女子就学,王妃田夕就是最好的榜样。基于这两点,郑康自然也乐得投大王所好。

紧接着郑康来到郑家位于郢都郊外的仓库查看了目前的存货。这些存货是他手持大王手谕从有重兵把守的印刷工坊里运来的成品纸张与书籍。

他吩咐人先将这次大梁之行收集到的订单先分拣整理好,等他下令运往各国。同时指定族内一名善于交游的嫡系从族内挑选一批人,以与列国来的商贾打交道。

第二日清晨,来不及休息一下的郑康便进宫面见大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