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个南迁的封君

新楚 佩奇倒打一耙 1190 字 13天前

第167章 第一个南迁的封君

欧氏几何熊槐没有读过,但欧氏几何是平面几何他是知道的,也还记得初中时学过的几何。公理、定理的也就那么几个,他打算写下来交给墨工们来推演。

万事开头难,最难的是开头。能槐开了头,剩下的就交给这个时代那些优秀的人吧。

七月二十这一天,熊槐在郢都东门外送走了赵使肥义一行。除了赵国的使团,队伍中还有楚国使者杜赫以及郑氏家主郑康。王卫军师率唐眛领军一万随行护卫。

郑康要随肥义进入赵国,交接五千匹战马。杜赫负责五国相王事宜,他将先后游说宋君、赵侯、中山君、燕君。唐眛随行郑康,确保五千匹战马安全抵达楚国。

出了郢都,杜赫便与郑康共乘一车,二人相谈甚欢。

宋偃依靠着楚国的力量夺取了君位,因为得国不正,急需外部的承认与支持,齐国一直觊觎宋国的富庶,宋偃对齐王戒心十分大,虽然楚王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但相对而言楚国眼下是最好的选择。

燕国历来少与中原诸侯交往,封闭自塞。

中山国与燕、赵相连,一个由鲜虞人建立的国家,因城里有山得国名。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狄鲜虞部落,为白狄。公元前506年,鲜虞人在有险可守的中山城建国。因中山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这便是初期的中山国,中山之名始见于史书。

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部落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建立了新都。武公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

但武公不久即去世,桓公即位,桓公年幼无知,不恤国政,因此遭到晋国的进攻。魏文侯派遣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

中山被灭后,桓公经过二十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380令年前后重新复兴了中山国,定都灵寿。

复兴后的中山国在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因此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在公元前377年、376年曾两次进攻中山国,都遭到中山的抵抗没有成功。此后,中山国开始修筑长城。

杜赫此行若是能说服赵侯、燕君对中山息兵,中山君必定感念楚国恩情,加入楚、赵、宋、燕、中山的五国联盟。

更何况称王的诱惑也不是谁都能拒绝得了的。

杜赫、肥义前脚刚走,便有令尹昭阳的使者报:邓君侵占邔城并串联其他封君,证据确凿,已经被揖拿按押,不日将押解到郢都接受大王的终审。昭阳还问,邓君已经交待其串联的封君主要是黄君与叶君,是否一同揖拿?

熊槐告诉使者:“你回去告诉今尹,此案只涉及邓君。”

使者领命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