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谁来辩我善与恶(三)

虽然也还是不过十六岁的少年郎,却不知是因了年幼时的苦难还是言澍从来的言传身教,言奇总是让人觉着心性沉稳许多,自有思虑,于是私塾先生也才放心将许多教书授艺的事情交由言奇去做,也算是为将来定能在文坛上留下些记载的年轻人铺开一条道路。

这位数十年前就来到白家村的私塾先生,当年也曾是言奇这般心怀远大志向的年轻人,只是世事跌宕,无论是再不肯言说出口的哀伤还是那些唯有自消自受的遗憾,都铺就着一直通向此时此处的道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私塾先生早已放下了那些追名逐利的野望,看着这座偏远村落私塾中能够走出一两位愿意科举奋进的年轻人,便足够让他聊慰。所以这些年私塾先生对于言奇可谓是尽心尽职,不仅将自身所学都毫无保留地传授与言奇,也愿意为这个年轻人多思量一些今后的道路。

言奇自然知晓先生的用心良苦,内心深处更不愿意辜负愿意给予自己如此多爱护的言叔和先生,所以言奇哪怕觉得自己一心为了科举没有帮着叔爷多做些事情,难免羞愧遗憾,却还是咬着牙在读书治学的路上坚持到了今日,如今到了该放手一搏的时机,言奇虽然有些紧张,却不至于失措。

言奇很快就坚定了心性和信念,今日私塾先生也没有多留言奇,要他回去为不久后的乡试做足准备,这段时间也不用一直往私塾这边跑了,言奇推脱不过只能应允,收拾好了先生准备好的一些书卷之后,言奇便与院子里围绕在书堆旁的孩子们道别。

在孩子们脆生生的声音里,他笑着走出私塾,言奇回头看了一眼私塾的大门和匾额,两侧张贴的崭新春联还是由他亲手所写,言奇呼出一口气,然后转身离去。

暖阳洒落光芒,照破屋檐和墙角下的积雪,村子里许多宅院的大门都敞开着,不时有孩子们的身影穿梭奔跑,许多农夫也已经准备提起锄头去往农田了,就连猎户也走出大门眺望山林,不知是否在想着等到那山上的雪花落尽便可以上山打猎了。

言奇沿路与许多人相遇,都笑着打招呼,年节还未过去,人们都热情地拉着言奇要去往家中吃饭,言奇只能一一推脱开,好不容易才走到了酒馆附近。

酒馆的生意瞧着让许多在年节没有开门迎客的商铺都羡慕不已,可毕竟酒馆是村子里许多有了闲暇之人都要去的地方,所以热闹些倒也情有可原,那位酒馆掌柜更不负众望,只是吃过了年夜饭,第二日就已经大开门扉纳客迎宾了。

此时酒馆内外已经坐满了许多人,大多都是左邻右舍在此相遇饮酒闲谈,甚至还有妇人领着孩子也都围在一处,磕着瓜子谈天说地。

言奇走过的时候,都有些不知该如何开口打招呼,实在是触目可及都是该喊声阿叔阿姨的长辈,他只能捧着书站在不远处的街角挠着头,思索着是应该装作看不见急匆匆跑过去,还是要走过去一一打声招呼。

在关乎未来选择的事情上都能够很快拿定主意的年轻人此时倒犯了难,好在很快言奇就看见村外的方向走来一个熟悉的身影。

言奇站在街角探头探脑,小心翼翼地招招手,好在提着锄头的顾枝一眼就看见了,才没有错过,于是顾枝有些疑惑地走近去,看着左顾右盼的言奇,问道:“咋了?”

言奇虽然想要拉着顾枝与自己一起走回家去,此时倒有些不好意思,不知该怎么开口,顾枝看向不远处的酒馆,一派热闹喧哗,顾枝有些了然,于是说道:“我要去打酒,你与我一起去吗?”

言奇下意识低头看了一眼顾枝一直悬挂腰间的那个朱红酒葫芦,虽然不知为何会有那么多的斑驳痕迹,可言奇也能看得出来这个小巧玲珑的酒葫芦此前的模样应该算是颇为喜人,也总是没见顾枝将这个酒葫芦摘下来,想来对于顾枝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物件,否则怎么失却了所有记忆却还不肯放下。

言奇见顾枝帮自己拿下了主意也不再畏畏缩缩,点点头便与顾枝一同走出了街角,去往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