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年年岁岁一双人(一)

说完了话,周厌便抬起酒坛一饮而尽然后招呼了一声于琅:“走吧。”于琅不满地撇撇嘴,说道:“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是吧,我看你回去了不请我几坛好酒,否则这事可没那么容易过去。要知道,我可是冒着和你一起被顾枝揍的险勉为其难才来的......”见喝了酒的于琅还要再抖搂些胡言乱语,周厌赶紧一把捂住了他的嘴巴。

周厌一把揽过于琅,扯着就往竹屋外走去,嘴上喊道:“扶音,我们先走啦。”扶音应了一声,周厌和于琅的身影就消失在了山道中,只有于琅不满的声音还在回荡:“以后你自己害怕打不过顾枝别拉着我了,打死了也跟我无关。”

顾枝笑着摇摇头,看了看身旁的栗新,问道:“听说这几日于琅一直在你那,如何,有没有学到些什么?”栗新自然知道顾枝问的是自己,当年顾枝带着一大帮子人回了村子里,也帮了青羊小院不少的忙,至少是给了许多当年的少年向着远方去的希望和勇气,后来许多人也都学有所成走出了村子,只有栗新一人留在小院中撑起这小小的一个书院。不过当年毕竟是一同熬过了那段艰辛的岁月,那些远走的青羊小院故人也不时寄回来一些书卷古籍,算是帮着青羊小院一点点支撑了下来。

当年与青羊小院走得最近的除了顾枝和扶音便是于琅了,当初还在赋阳村的时候,于琅不像周厌那样喜欢时不时就找人比武,所以就经常闲逛去了青羊小院。栗新当年跟着于琅便学到了不少的新鲜东西,对于终日埋首其中的书籍学识也多了几分独到见解,所以顾枝知道栗新其实一直以来都将于琅当作授业的长辈看待,亦师亦友,于琅也愿意和栗新多说些海外的事情,天南地北无话不说,这一次想来栗新也从于琅那儿学来了不少的见识。

栗新却只是摇了摇头说道:“于大哥这一次没多说什么,倒是讲起了一些往事,我也听周大哥说过于大哥的家世其实不俗,只是他自己不愿沾染那些个权势利益才来了奇星岛。他也提起为何当年对青羊小院多加上心,说是年少时便一直也想过做一个教书先生,不过后来修炼了武道也开始向往起江湖,就慢慢地没了那些心思。”

顾枝坐到巨石上,顾生默默让开了些位置,顾枝拍了拍行走山间沾染了些泥土尘埃的衣摆,神色感概说道:“于琅是个真真实实的君子,不虚与委蛇更不遮掩造作,他家里确实算是光明岛上传承最为久远的几大世家之一,所以也才一直流传至今,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就像当年我问你要不要出海去一样,你最后不也选择了留在赋阳村,所以决定了一个人的不是身世地位,而是自己明明确确的心,只有看透了自己心中的方向,才会有真正的选择。只不过,有的人穷尽一生也找不到那一个答案罢了。”

小主,

栗新看着顾枝问道:“那于大哥找到了吗?”顾枝反问道:“你觉得呢?”栗新想了想说道:“我觉得他似乎还在犹豫什么,好像有什么割舍不下的东西在纠缠着他,难以解脱。”

顾枝点点头说道:“所以人啊,一生都是在追寻和解惑,只要直到最后能无愧于心就够了。”栗新又好奇地问道:“那你呢?”顾枝笑着看向栗新,说道:“只不过是还走在路上罢了。”

天色渐晚,栗新便告辞回了村子里,顾枝看向昏暗的竹屋,跳下巨石对着顾生说道:“会做饭吗?”顾生点点头回了一声“会。”顾枝满意地说道:“那走吧,赶紧做饭去了。”

说完,他当先便往灶房走去,路过湖边时还不忘对着扶音喊一声:“我做饭去啦。”扶音只顾着埋头收拾药草,没打算搭理他,顾枝溜进灶房之后就倚靠在墙边,指使着顾生烧菜做饭。

炊烟升起,顾枝看向竹屋,扶音端着药草走了进去,然后烛火便点亮,细微闪烁却满是流离光彩,暖意点点。

顾枝看着低头忙碌的顾生,突然说道:“你知道这竹屋是先生自己建的吗?”顾生疑惑地抬起头,片刻之后便反应过来顾枝是在说顾筠,他沉默着点点头,看着顾枝等待下言。顾枝示意顾生继续忙活,然后说道:“屋后的竹林也是先生自己栽种的,他倒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