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路的远处有一关(四)

许多人也注意到了那个奔走忙碌的女子的身影,这些年来荀踽时常也会带着这个聪慧的孙女一同行商,可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最后荀家倾覆之际竟是这个女子站出来挑起了大梁,对于许多看荀家祠堂热闹的旁人来说,那些只会满口道德大义的荀家长老加在一块都不如荀念竹一个女子让人刮目相看。

小主,

这一日荀念竹和君策一同来到了一座荀家名下的酒楼中,在雅致明亮的厢房里招待远道而来的杨立源,还有杨立源的恩师,那位坐镇宝盐城同时也是“金瓶潭”十三城所在郡守的老儒士,有了杨立源的引荐和不久前壶泽城的革新一事,那位位不高权却重的老儒士也愿意和荀家来一场宾主尽欢的闲谈,甚至并不需要他去刻意做什么,只要今日郡守大人和荀家会面之事传扬开来,就足够荀家在风雨之后稳稳站住脚了。

老郡守有了爱徒在旁作陪,今日难得多喝了些酒,和荀念竹与君策最后也算是真正的相谈甚欢,目送着老郡守离开之后,君策郑重其事地与杨立源行礼致谢,没有身穿官服只是和君策一样一袭儒衫的杨立源摆摆手笑道:“不用谢我,是我先生听说了壶泽城一事有你的功劳才想要见上一见的,荀家之事不过顺水推舟,最主要的还是荀姑娘这段时日的谋划足够滴水不漏稳当周详,作为‘金瓶潭’十三城的郡守,先生自然难以正大光明地站在哪个世家身后,不过荀家如今已经算是度过了只能遭人瓜分殆尽的局面,所以此时先生在露面就可以水到渠成锦上添花了。”

荀念竹又郑重地与杨立源行礼,这一次杨立源倒是直接受着了,然后笑着说道:“荀姑娘自去忙好了,我与君策慢慢走着闲聊就好。”

荀念竹心领神会,自去忙碌,不仅需要将荀家今后的谋划都重新搭建牢固,还要不露痕迹地把今日和郡守大人会面的事情传出去,这就是荀家能够在各大世家之下仍旧不至于沦为附庸的底蕴之一,当然算是意外之喜。

君策和杨立源在宝盐城中闲逛起来,已经将宝盐城舆图记在心中的君策比时不时就会来此的杨立源都要更加熟稔那些大街小巷,只是杨立源却带着君策去往了城西墙根下的一处荒地。行走在宝盐城繁华街道上,君策还是轻声道谢说着:“今日还是要感谢杨城主的引荐之恩,荀家有了这样的助益也能更有底气度过此次难关。”

杨立源却摇摇头笑着反问道:“你与荀家荀踽真的就只是当初同行过一段路途时日的关系?”君策点点头,杨立源双手负后意态闲适,这是自从就任官职之后就极少出现在他身上的闲散模样,杨立源感慨道:“君策,你们三人这一路远游不会是瞧见了什么苦难窘困就都要出手相帮吧?那这一路走得可不轻松。”

君策摇摇头,双掌轻轻拍了拍儒衫衣袖,他视线看着街上奔走嬉戏的稚童,嘴角不知不觉也挂着浅淡笑意,他缓缓应道:“我们没那么大本事,就像当初途径青盛国和虞杉国的战场,听过了故事见过了厮杀,不还是无能为力?马家寨也好,荀家也罢,近在眼前尽力而为罢了,不敢奢望太多也不敢逾矩更多。”

杨立源点点头说道:“世间为人处事,最怕一个自以为是,自以为如此便是最好,自以为这样便是善意,孰不知是非对错有时便是如此混淆。”杨立源话锋一转,转头看了一眼君策笑道:“可是世间事也讲求不能妄自菲薄,君策也好,清浚真页也罢,都是阅尽人间书看遍世间事的远行人,你们看得见高处的圣贤道理,也能瞧见低处的市井乡野,可以高谈道藏佛语,也能埋首做事。我觉得如此,也算最好了。”

两人走到了城墙下的荒地附近,此处还有些断壁残垣,可是早已杂草横生蛇虫钻研,不远处一片缓坡上还有稚童拖着纸鸢追逐打闹,杨立源看着眼前物是人非所在,伸出手指说道:“这里是我以前求学所在,那时候我也不过和那些孩子一般年纪,记得以前此处除了一座学塾院落以外,不远处就是一处栽种着药草和花果树木的园子,小时候不愿意研究那些文字书籍就偷偷跑出学堂去那园子里,能够玩上一天都意犹未尽,所以那时候总是喊着要去学塾,却只是为了能去附近的园子罢了。”

杨立源脸上带着笑意,眼中却是追忆和更加复杂的情绪纠缠,他低声说道:“后来长大了,跟着先生求学又考上了功名,不知道何时这里就已经被拆了去,学塾没了别处还有,可是园子没了,我便再也没有遇见过那样的树影婆娑和自在辽阔。”

又也许,难忘的不只是那处园子里的花草树木,而是那段可以结伴逃出学堂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日子,是那份可以躺在树下闲听蝉鸣笑看花落的自由自在。

杨立源收回视线望向了那些嬉笑孩童,问道:“荀家事了,有何打算?”

有风吹过,好似高高越过了城墙也要在城中飘摇而过,一睹人间盛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