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花开山雨零落处(一)

当夜幕落下,幽居山中林间的长生观便更要寂静,除了大殿和小院书房的几点烛火微弱光芒,四下里都是黑黢黢的,君策总是会坐在大殿下的白玉台阶上抬头仰望星空,在无边的黑暗里那高悬头顶的光芒便更加璀璨,如此独坐深思,好像天地间也只剩下了一个人,只需将心上愁绪和难言的话语轻轻说与清风,便能乘着星海游走,落在思念的地方。

身边传来脚步声,君策侧过头,借着大殿外折射的烛光看见了一个披着道袍的苍老身影,君策站起身却被一只宽厚手掌按在肩头,老道士笑着轻声道:“没事,坐着吧。”君策点点头,还是恭恭敬敬地行礼道:“玄易道长。”老道士坐在君策身边,仰起头看着漫天星河静默不语。

君策有些局促地不知所措,更不知是该开口说话还是静静坐着,老道士似乎是察觉到了君策的犹豫,他收回视线,沧桑眼眸看着君策,依旧是笑着,温声说道:“若是有想问的便问吧。”君策挠挠头,呼出一口气,理了理思绪。

“我想问一问道长,您曾说过的那个姓君的男子,他真的跨越天门的十年之期,来到了道德谷中吗?那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君策认真问道,老道士怀里卷着拂尘,丝丝缕缕的银白丝线在夜风中轻轻拂动,他答道:“那人叫做君洛,是个行走江湖的刀客。听闻那时在天门之上驻守的将士所言,君洛独自一人乘一叶孤舟前来,临近天门之下,先是出刀在汪洋之上开辟出了一道前行的路途,然后踱步汪洋沟壑之间,他一路来到天门之前,没有理会驻守的将士,也好似没有看见天门石壁上雕刻的‘仙凡有别’四字。

将士们说到此处便也都说不清楚了,只记得就在君洛收刀入鞘的那一刻,天地间骤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就像是高悬天际的太阳坠落了凡间,所有人的视线都模糊起来,然后就听见了仙鹤齐鸣神雷炸响的异动,待得人们回过神来,巍峨天门竟被生生抬起了海面,君洛就那样从天门洞开处走过,而千百年来接引其他来访之人的天门石壁却根本毫无动静,好像在这一刻人们才见到了真真正正的天门。”

君策皱着眉头听完了老道士简短的叙述,无论如何体悟思索都只觉得一头雾水,那座天门竟像是真的有所知觉一般,能够分辨来访之人,也自有权衡准则,那携刀独行前来的君洛又与他人有何不同?君策晃了晃脑袋,回过神来却发现笑意温和的老道士正看着自己。

老道士看着君策的面容,笑道:“那君洛踏入天门之后走过了道德谷外的三座山谷,最终也来到了道德谷中,奇异的是,就后来见过君洛之人所言,他走过所有的地方都不过是走马观花,竟从未停下过脚步,无论是见识到了传闻里道德谷地界和外界的诸般不同也没能让他停下脚步,他一路走过了三座山谷最后来到道德谷山下。”

说到这里,老道士顿了顿,而后他才面带追忆的说道:“然后他便成了这近百年来唯一一个走过了蜀道登顶山巅之人,仅仅用了一个时辰便在山道上看遍了赤野和天门,还有就在其间的千人万事。他来到山顶时,我便见到了他。”

君策闻言看向了老道士略显浑浊的双眼,此时的老道士神色温和舒展,全然沉浸在了回忆之中,他的话语悠扬回荡,在夜幕下细细敲打:“那时的长生观只有我一人,而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我却还是读不完也学不透观里的诸多道藏典故。那个潇洒独行的刀客,只不过是一个及冠之年的年轻人。我不知道外界所说的武道高手究竟是如何,可是那一日看见君洛的一眼,我便觉得自己看见了巍峨的高山,比我此生见过的任何一座高山都还要高大。”

夜风吹拂而过,老道士微微回神,他站起身甩了甩拂尘,就站在星光下,君策跟着起身,老道士低声呢喃:“君策,君洛。我不知道你和当年的那个刀客是否有什么关系,可是我却始终记得,你们的眼睛很像很像。”老道士转身面对着君策,于是他便背对天门,他一字一顿地说道:“君策,那时君洛只跟我说了一句话,却足以用我一生去参透。”

老道士的声音在夜幕下飘摇远去,看着大门虚掩的大殿,君策走下白玉台阶,回到了小院中,张谦弱推开书房的屋门,站在廊道下伸了个懒腰,他看见君策站在院中的青树下,伸出手轻轻抚摸那翠绿的枝叶。

他听见君策低声说着,细微的声音却在小院中激荡起铜铃肆意作响。

“世间无仙人,仙人不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