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一样的淮南一叛

历史的车轮按照原有的轨迹向前推进,嘉平三年(251年)元月,吴国孙权自知大限将至,怕自己死后魏军长驱直入,于是便封锁涂水。

王凌知道自己等的机会来了,于是上书朝廷以教训吴国为名申请“虎符”,从而调动扬州大军发动政变,被司马懿识破,没有同意。

然而王凌不知道的是早在嘉平元年(249年)王凌让兖州刺史令狐愚(当时驻地在平阿,没在兖州,离淮南比较近)派人去密见楚王曹彪,打算清君侧,然后立楚王为帝。于是令狐愚听从舅舅王凌的建议,派幕僚张式去密会楚王,终于达成合作。

可惜是还没等张式回来,令狐愚就病逝了,所密谋之事被幕僚杨康知晓,并举报给司徒高柔,进而被司马懿知晓,司马懿虽然震怒,但王凌位列三公,没有证据无法下手捉拿,刚好兖州刺史令狐愚病逝。于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派亲信黄华出任兖州刺史,而王凌与黄华有私交,想以此为饵钓出王凌叛变的证据,进而消除王凌的这个威胁。

拥有后世视角的曹髦在派遣桓楷来帮助王凌之时便已将这些暗影卫获取的杨康举报王凌谋反的证据,以及王凌心腹杨弘与黄华密谋证据一并交给桓楷,让他在恰当的时机提醒王凌,避免重蹈覆辙。

王凌此时也意识到司马懿识破自己的计谋,故而被朝廷驳斥,正在王凌思考化解时,其子王广与好友桓楷一起面见王凌,桓楷此时是王广幕僚,加之桓范与王凌是好友,所以王凌对桓楷也颇为信任。

此时却见桓楷道:“王老将军可是为朝廷驳斥之事烦恼,以将军的才智想必已猜到其中缘由,不知可有应对之策,不妨告知我等,我与公渊(王广的字)也可以参谋一二”。

王广闻言也道:“父亲大人不妨说说,我与正平(桓楷字,历史不详,小编想的)也可以参谋一下”。闻言王凌无奈道:“如今我的计划恐怕已被司马懿识破,手中兵马也有限,为今之计唯有联合外部一同起事,方有一较高下的可能,而新任兖州刺史黄华与我是好友,且昔年我曾帮助过他,我打算派心腹杨弘去说服黄华相约共同举事,想必他不会拒绝,不知你们觉得如何。”

王广与桓楷沉思片刻,桓楷道:“将军智勇无双,此计虽好但也属无奈之举,恰好我手中有两份份情报要呈与将军,将军看后必莫要生气”。

言罢桓楷把曹髦给的证据交给了王凌,王凌看后大惊,尤其是看到杨弘与黄华密谋坑害自己,不由惊出一身冷汗,王凌丝毫不怀疑证据的真假,因为桓楷三族被司马懿诛杀,他不会拿这个来欺骗自己,当王凌想到自己的心腹出卖了自己不禁感觉一阵后怕,王广看后也愤怒至极。

良久王凌才开口道:“多谢正平提供的情证据,我差点就步入万劫不复之地,不知可有法化解之法”。

望向王凌及王广父子投来希冀的目光,桓楷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道:“先不要打草惊蛇,我们可以将计就计。仍然派杨弘去劝说黄华。不过,为了表示诚意,可以让公渊(王广字)带领亲信的官兵一同前往,人不宜多,七八人即可。这些亲信官兵可由将军挑选,我身边五人也可以协助将军,这五人是家父生前的学生,文韬武略尚可。

同时,公渊见到黄华后,立即寻找机会诛杀杨弘,并威胁黄华一起起事。黄华此人据我了解,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在文帝时期黄华曾与张进谋反,后来张进被苏则斩首,黄华因为畏惧而投降。这样贪生怕死的人比较容易控制。

等到控制了黄华之后,我们再召集兖州刺史府的官员们议事,而黄华刚刚调任为兖州刺史不久,想必刺史府的官员大多是前任刺史令狐愚提拔的人,而令狐愚是将军的外甥,所以只要王广公子前去,必定会有人会信服。与此同时,对于那些不服从的官员,我们只要斩杀即可,并让随行的亲信官兵控制住兖州军务,这样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听完桓楷的话,王凌父子也觉得此计可行,毕竟箭在弦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当晚杨弘,王广携带丁宇等八人赶去兖州密会黄华,见到黄华后,王广丁宇等人突然暴起解决身边侍卫,同时杀了杨弘,并胁迫黄华交出刺史印信,然后以黄华名义召集官员议事,等人到齐后,王广把杨弘人头丢到地上。除了部分与狐愚交好的将领保持淡定外,其余所有官员皆露出惊恐。

于是王广说道:“司马懿专政,架空陛下,洛水之誓后诛杀大将军曹爽三族,家父王凌决议带领扬州军士与楚王一起清君侧,今日便是邀各位一起,黄刺史已经同意加入,我话说完了,诸位谁赞成谁反对”。

言毕只见州泰(司马懿心腹,没有按原历史写,不喜勿喷,新人不易)及其所属部将五人怒目而视,刚要起身反抗,被丁宇等人一刀斩杀,剩余诸将都立即表示顺从。

王广命丁宇等人带兵包围州泰所部,敢于反抗者直接诛灭,经过一夜的肃清,司马懿安插在兖州军中的亲信基本被屠尽,兖州军权也被王广控制,随后王广把丁宇等人任命到各军中担任主官,以便更好的控制军队,从而消除潜在威胁,在安抚兖州军的同时,派人通知王凌,告诉他已经掌控兖州军,并且随时可以响应王凌的军事行动,让王凌不要有后顾之忧。

小主,

收到王广的汇报,王凌压在心头的大石终于可以落下,不免心情舒畅,同时请桓楷前来商议。等到桓楷到来,王凌把王广丁宇等人斩杀杨弘,州泰等人,控制兖州军务的事情告诉了他,接着王凌说道:“如今事半功倍,不知正平觉得何时起事比较适合”。

桓楷闻言道:“想必那司马懿也将很快得知兖州刺史之事,然而整顿兵马粮草需要时间,依我看最多半月便会讨伐我等,我等不妨早做准备,召集军士,沿途埋下伏兵,尽量杀伤司马懿派来的军队,从而来保持我们的优势,想必司马懿必定亲率大军讨伐我等,将军要做好准备”,王凌听后立即通知王广做好准备,同时随时准备大战。

桓楷离开王府后来到了福满楼,把此事告诉他儿子桓颢,让桓颢尽快赶往徐州东海报告给曹髦,同时让桓颢留在曹髦身边效力。

曹髦得知后,心情不免有些畅快,虽然知道王凌最终斗不过司马懿,但是能够给自己的发育拖延时间已经是很好的结局了,毕竟时间紧迫,每当想到对手是权倾朝野的司马家,曹髦也不免心有余悸。同时心中也思考着怎样在王凌兵败后,获取最大的利益。

毕竟随着福满楼的影响力,京师以及邺城布局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协助暗影卫组建情报工作,毕竟按照原历史,司马懿今年九月就会病死,自己的便宜老爹曹霖也在这一年去世,而曹氏宗亲包括自己都因受到楚王曹彪谋反的影响,被全部迁移到邺城生活,虽有自由但是形同监禁。

曹髦知道自己身边缺乏人才,希望丁宇等人通过这次事件能在军队中快速成长起来,此刻曹髦倍感得亚历山大,但是相比较,自己比历史上的曹髦要好很多,毕竟做了那么多准备,想到此,曹髦顿感心情好了很多。

于是让人通知桓楷,让他告知丁宇等人在军中保护好自己,运用自己所学谋略,多磨炼自己,以后自己还需要他们帮自己统一天下。同时让桓楷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尽量说服王凌把部分家人转移,以便保留血脉,如果事不可为就让桓楷通过福满楼的暗影卫保全自己。

随着接触曹髦也发现桓颢不仅聪慧机智,而且跟他爷爷桓范学习了很多兵法谋略,所以经过自己亲自教导,桓颢未来也可以独当一面,毕竟自己目前的家底就这么多,要尽量发掘人才。

开头太难写,不想写系统文,前期主人公按照历史轨迹韬光养晦,只为后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