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又沉默了片刻,崔晏忽然笑道:“你……无其他事要交代么?”
这句话把李兴垣给问住了,他心里便开始胡思乱想,想着要如何回答。
崔晏见李兴垣并未回答,继续说道:“别再想了,那日四门馆学之事,我也听说了,当初给你安排做个庙干便是这个目的,你有自由的时间去各学堂听讲,我是很支持上进好学的年轻人的,但你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明白吗?”
李兴垣恍然大悟,而后说道:“明白明白!今日方知崔祭酒深意,兴垣在此谢过!”
崔晏稍一皱眉,随后又笑着继续说道:“那李博士与我讲了实情,你也不愧为长孙老师的学生,果然才学过人,不过,我依然有一事不明,以你才学,若在上东乡试之中脱颖而出,想来并非难事,你若今日回去乡试,许是明年就能正式来此念书了,为何非要如此?”
李兴垣确实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便又是一副左思右想的样子。
崔晏见李兴垣此状,又说道:“行吧,不方便说我也不问了,今日找你来监督,全因你初来乍到,定会不偏不倚,仅此而已,先去学学如何盘查吧。”
李兴垣再次谢过崔祭酒,便去门口跟着其他工作人员学习如何盘查来考试的学生。
晨钟已过,参与月试的监生们陆续来到了崇文殿,经过盘查后,方能进入殿内落座。
李兴垣盘查的极为严格,而监生们带小抄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刷新着他的认知。
盘查结束后,李兴垣正要跟着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离去,却被崔祭酒叫住,便留了下来。
第一场,笔试帖经。
在崔祭酒的主持下,考生们开始一一对自己补完的帖经进行复述并释义,十个错五个的人,便直接离去。
半个时辰过后,第一场考试结束,屋内考生便只剩下了三人,分别是国子学馆的张季礼、太学馆的陈济以及四门学馆的申江。
见此番景象,崔祭酒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随后又提振精神,翻出早已准备好的口试题目,扫视一遍眼前剩下的三人,便开始琢磨着如何出题。
第二场,口试时政策。
崔祭酒看向李兴垣,停下了手上翻找的动作,临时变了考题。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