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奕铭在上坝村生活的那几年,虽然一开始时被爹娘的贴身侍女和护卫保护的很好,即使日子再艰难也没让他下过地。
但后来遇到田安后,两人为了生计,没少为田地里的事情下功夫,每逢春种秋收时更是放下书本亲自下地劳作。对于农桑一事,他并不陌生。
只见他提笔蘸了墨水后,先在一张白纸上简单描述了西南一带的大致气候,地形特点,土壤特性。
再写出一年里适合耕种农作物的时节,然后根据这些时节列举合适种植的农作物,接着再简单记录这些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及产量。
在上坝村时,因为有田安的关系自家的农作物产量总是会比别人家里的要高一些。
赵奕铭并没有盲目用自家农作物产出数据答题,而是列出了两套数据,又总结了不少能让农作物高产的方法。
待确定没有遗漏的点后,他才重新拿出一张干净的纸来正式誊抄答题。
大殿里,一片此起彼伏纸笔摩擦的唰唰声,皇帝一时闲下来,便起身走向下首一起监考的臣子中去。
实在忍不住和六部的阁老们嘀咕,“这届的考生年纪有些大啊!”
两个阁老抬眼看了看对面那几个年纪估摸着比他们还大些的考生,实在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却也只得道:“还是有不少年轻的。”
说着在人群里找了半晌,终于抬手指着赵奕铭,安忆臣几人的方向道:“那几个年纪看着就挺小,能多为国家奋斗很多年。”
“可这样的人才终究还是太少了些。”
以往他倒是不慎在意,可今年不同。
去年趁乱一下子落马了不少心术不正的官员,现在急需新鲜的血液注入,他缺人啊!
阁老们何尝不知道他的难处,也只能安慰道:“宁缺毋滥嘛!”
皇帝点点头,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只希望这一次选拔出来的官员们都是好的,可别再有那么多蛀虫了。
很快一炷香的时间到了,考生们刚交上考卷,还没等他们缓口气,皇帝便出了下一道题。
这次的题涉及到律法,皇帝特意看了刑部的卷宗,从里面找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子拿来给考生们断案。
这道题考的是考生们对国家刑法的熟悉,作为父母官,若是对刑法不熟,那以后的任职期间你该如何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