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事务,企华需要亲自去抓。因为种种迹象已经在表明,在国内做到了第一,那么在国际竞争中也有可能会独占鳌头。
他隐隐地感到有这么一股子趋势,也是他的第六感觉告诉他。至于有什么理论或者数据支撑,在他看来还没有遇到。
甚至很多国内大佬,在采访的时候,也表示过,有些领域国外已经占领头部很多年了,有了先天优势,也有技术封锁带来的发展优势,目前国内还不具有这样的技术土壤和空间。
可是企华,隐隐地感觉到,这几年很多领域都在崭露头角,并且朝着更好的态势发展。
他不想去争论什么,也许市场占有率会是最好的回答和最有力的证明。
于是他开始走访各大高校,尽力网罗一批国内的高科技人才,招揽至集团,以应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竞争。
刚开始并不顺利,甚至还走了一些弯路。
以企华最初的思路,是要准备走向A科技方向。就是在询问走在科研前列的人,了解多了,反而发现一直在引导企华的思路,慢慢走向了B科技方向。
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但是他也不想放弃A 的科技方向,于是在经过短暂的投入资金评估后,果断采取了两个方向并行发展的策略。
至于人才这一块,他注重的是一颗热爱并且甘愿投入的年轻人的心。学历是一方面,能力是一方面,干净也是一方面。
在这两个领域里,他更加看重独立性和未来的科技含量。企华明白,国内的科技不可能一直追着国外走,应该有自己的科技特色。
况且国内的优秀人才,数不胜数,每个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只要善加组合,一定会取得属于国内的科技高度。
于是,企华放慢了脚步,开始一步一步布局未来的发展。
期间,他也加强了专业的系统提升。庆幸的是,他从未放弃过本专业的持续研究能力。在两年前特意成立了相关研究中心,不过在当时,是一个成本中心,即使到现在,还未产生正向利润。